书籍 翁同龢与戊戌维新的封面

翁同龢与戊戌维新

萧公权

出版时间

2014-06-01

ISBN

978730017032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原系英文论著,初发表于1957年4月在台湾出版的《清华学报》上。翁同龢,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状元,后以同光两朝帝师久值中枢,对晚清政局影响至巨。萧先生深入分析翁之性格与心术,及其与戊戌变法运动兴亡的因果关系。书中指出,戊戌变法维新时期的政争不仅单纯的新旧思想之争,而且参杂了无关新旧的个人权益之争。翁同龢当然不是唯一利己之人,但他的利己行动却对变法运动影响深远。本书对翁氏野心与隐情的揭露,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翁同龢的学术与心术
第二章 翁同龢与时人的渊源及关系
第三章 翁同龢与两宫的关系
第四章 翁同龢与康有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老翁活的真拧巴
推论略多了点
萧公权,政治思想史家,本书是一篇关于翁同龢的研究论文,从篇幅上看不太大,应该是康有为研究的副产品。本书的主人公翁同龢是晚清士林领袖,皇帝的老师,甲午战争主战派的领袖,也是推动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但是对于他的研究并不多,事实上翁同龢并不好研究也是事实。萧公权根据翁同龢日记,对于翁同龢与同时代的洋务派,北京的帝后二党的关系,以及与康有为的关系都进行了梳理。大体上认为,翁同龢是一个帝国的官僚,既有爱国忠君的一面,也有强出头要当政治领袖的一面。由于这些特点,让翁同龢一方面排斥洋务派李鸿章和张之洞,另一方面又试图借助康有为成为改革派的赞助人。但是作为油滑的官僚,在看到康有为对于帝国的威胁后,又立刻撇清,使得光绪产生不满。在这点上,翁同龢应该是体制内倾向于改革的中央官僚的代表,只是他们反对改革威胁自己。
较多推测
从目前的学术成果回望,这部书的欠缺也是明显的
翁同龢是一个情绪型的爱国者,更是一个精于算计的政客。翁同龢后期已经转向变法以后依旧反对其他洋务派官员的变法,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有私仇,另一方面因为他希望变法以京城为中心,由他来领导变法运动,而他本人对于变法的认知不足以完成这个目标。康有为于变法一途,名声大但资历浅薄,方便拿捏,这是他选择与其合作的原因。翁同龢的问题在于他直接把康有为张荫恒引见给了皇帝,导致自己在朝局中被边缘化,这是他后期选择与两人决裂的原因。但他此刻已经是两面不讨好,既得罪了保守派,又与维新派决裂,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最终导致自己被罢黜。
新李中堂在维新方面不是李中堂,更接近翁同龢。江苏常熟翁氏一门也非常有意思,官宦世家,学霸模式。
萧认为翁是光绪罢的,这我同意。但我觉得事情的真相是翁眼看光绪要抱薪救火,他要拦着光绪,光绪一方面是不想被拦,一方面也是怕火星子溅他身上把他烫死,所以将他一脚踹开了。总的来说师生二人还是爱对方的,正是因为爱,所以绝交。
一本可以作为人物研究典范之作的小册子,很适合用于学习分析、推论和写作方法。
深入分析翁之性格与心术,及其与戊戌变法运动兴亡的因果关系,指出戊戌变法维新时期的政争不仅是单纯的新旧思想之争,更掺杂了无关新旧的个人权益之争。翁同龢在变与不变之间的反复,并非其思想理念的转变,实与其想通过变法加强个人权力有关,而一旦康梁脱离其控制,削弱其对光绪的影响力时,翁自然会走向反面,成为变法的反对者,但其摇摆不定的政治态度使其两面承压,在保守派心目中其是变法者的揭翥者,在变法者心目中其又是时代的落伍者。翁晚年命运至此定局,大开大阖,际遇悲凉可谓不幸,苟全性命又是幸事。(阅读时间:2021年12月29日-2022年1月2日;自评:7.8;推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