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的封面

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

[德] 康德

出版时间

2016-09-01

ISBN

978730018530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哲学的长河中,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他的著作《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不仅收录了康德关于美学和道德哲学的重要论文,还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这本书将引导读者深入康德的哲学世界,领略其思想的深邃与独到之处。
推荐理由
《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深入剖析了康德哲学的核心观点,尤其是关于认识论、美学和道德哲学的论述。通过细致的注释和章节总结,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康德哲学的途径。它不仅揭示了康德对理性、感性、认识能力和道德规范的理论贡献,而且展现了其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对于那些对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和道德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适合哪些人读
适合对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和道德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哲学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
希望深入理解康德哲学及其对现代哲学影响的读者
对美学、道德和认识论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和爱好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前言
序: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前言
导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真的极其别扭……
翻译。
二刷。感性判断力部分,康德通过讨论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和相互影响,崇高感作为主体内部的情感,与对道德法则的敬畏相呼应,实际上奠基于实践理性的主体对自然的超出;美作为象征道德,有道德者自发地欣赏自然美。而因为感性判断力和实践理性都以判断力为基础,感官鉴赏力带来的感受也促进道德情感,因此对感性判断力的修习有助于促进实践理性。感性判断力和道德理性的和谐、自发性与被动性和相合,并不是概念可以说明的,因此促进我们预设超感性基底,达致目的论。康德一方面要为以牛顿为代表的机械论科学奠基,另一方面要回应18世纪兴起的有机体和生命概念,填补机械因果性空缺:我们把自然看成是仿佛有目的的,这是范导性而非构成性原则。进而,目的论不能采用自然神学证明,因为只有以道德主体为目的才能彻底说明终极目的。
翻译不讨巧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