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世界的苦难的封面

世界的苦难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出版时间

2017-01-01

ISBN

9787300236476

评分

★★★★★
书籍介绍
《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 ,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最著名成果。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目录
致读者 皮埃尔·布尔迪厄
不同观点的空间 皮埃尔·布尔迪厄
水仙街 皮埃尔·布尔迪厄
居无定所 阿布戴玛莱克·萨亚德
各得其所 罗兹妮·克里斯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已购。对各行各业的人们的采访,有工人、教师、学生、警察、地痞等等,包罗万象,叹为观止。而我是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方式来读此书的,因此,我读到的是这些个人生命历程的叹息,而没有读出“世界的苦难”,也许下一次我可以读得更宏大一些~~上乘【素材集】
57(17)逐渐疏离的各阶层都在表达着不满,但愈发悬殊的阶级处境让不同语境的表达无法沟通,社会进步需要共识,但在这种处境下,不满的集合是无解的,非知识阶层不能表达出不满的深层次原因,甚至不清楚本质在哪,这种愤怒的迷茫被政客利用引导,逐渐走向了历史的循环,此时社会学的作用无以复加。
布尔迪厄自己对universal intellectual姿态批判来批判去,实际上却近似的成为了萨特作为一个时代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继承者(这里可以看吕一民教授的研究)。 例如,在《世界的苦难》书中,布尔迪厄的姿态就是一种危险的普遍性神话: “使受苦的人看到把痛苦归咎于社会,从而免于自责的可能性;使公众了解从群体方面被掩盖的一切形式的不幸的社会根源,即使这些不幸是最私密和隐而不宣的” 苦难的众生,社会学家却成了一个超脱者和……universal intellectual
太喜欢了。了解法国人的一条捷径。只是对访谈再多一些分析就好了,虽然一千多页皇皇巨著 但还有一些我感兴趣的东西没有谈论到。
“别有中华”。
苦难的根源,在于苦难在一代人一代人里的延续……才发现我们日常的zz生活多了匮乏。
嗯,对未来30年感兴趣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记得现在是2022年。
终于把这本分为上下两册,总字数90.3万字的书看完了!!!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厚的书了……
布尔迪厄~
确实像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