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君主与大臣的封面

君主与大臣

[美] 白彬菊 (Beatrice Bartlett)

出版时间

2017-03-31

ISBN

978730024007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中期的军机处。本书认为,军需处—军机房—军机处三阶段说不成立。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雍正时期的内廷机构是小规模、分立的,直到乾隆二年,才有了统一的、后来拥有广泛权力的军机处。非正式性的军机处拥有法外活力,加之保密性、满汉混合、人员兼职、频繁战事、皇帝热衷巡幸、大臣们的野心等因素,使它能在行政、通信等诸多领域迅速扩张。结果是:内廷有从君主统治到大臣管理的转型;君主的统治已离不开军机处,君主专制统治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在决策上,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的独断。嘉庆朝的军机处改革,是在军机处的主导下进行的,并未触动军机处的地位。军机处对清朝的统治影响深远。

目录
第一部分雍正朝分立的内廷:军机处的前身(1723—1735)
第一章雍正初年内廷的加强
雍正初年的外朝
雍正初年的内廷
雍正皇帝继位时面临的种种问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史學方法初識。 最後兩章恐怕太過詳盡,至於“繁複”了。
章京-司员。“军机处的一个主要依靠,即奏折这一新的秘密通信体系,曾被视作18世纪专制统治者们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它事实上只是短暂地加强了康熙和雍正皇帝的权力。此后,奏折加强的是它的管理者--军机处的影响力。”军机处,从强化乾纲独断到制衡大权独揽,中国皇朝的历史规律。
引用的档案资料是否应如作者那样去解读,其实有再考查的需要,只可惜很多档案现在都看不了了。
常读常新,顶尖水准的清代政治制度史著作。详考内廷诸机构之起源与合流为最大亮点。摆脱清史固有叙事框架而采用档案中立视角描述制度,也因此而不能展开乾隆朝情况。从古代史引入内廷外朝概念并用“法外活力”解释军机处演变动力,但对相权问题未置一词。清宫档案证史的绝佳实践。
写得非常详细,有详有略,有特别的学术创新点补充,学术史梳理与讨论比较充分,是缺点较少,亮点很多的一本杰作。同时对军机处设置过程中所体现的政治机构一般性有巧妙的概括与表现。
了解军机处至嘉庆时期始末的必要参考
对于满文档案的发现,成为新清史之源
清代制度史的顶尖之作,结语是本书的精华。其实P320就已点出了军机处成立与扩展的源动力:亲力亲为的帝王,面对朝政通信体系的新情势(传统的本章体系+如潮水般涌入的奏折),需要有一个灵活且高效的应对体制,军机处顺势而生。
读完你就知道,传统历史著作上说的军机大臣只是承写圣旨的传统工具是多么肤浅了,分析的很有条理,难得的史学佳作。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