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经验与判断的封面

经验与判断

[德]胡塞尔

出版时间

2019-02-28

ISBN

9787300267685

评分

★★★★★
书籍介绍

《经验与判断》是胡塞尔三部逻辑心理学的最后一部,前两部是《逻辑研究》和《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本书是胡塞尔生前亲自订定的最后一部专著,也是其逝世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可视为《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姊妹篇。《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讨论先验性论域课题,本书讨论经验性论域课题,两书共同构成了胡塞尔逻辑心理学的上下两层结构。

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 述谓判断的样态分析与前述谓判断的经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为本书论题的重点所在。 胡塞尔认为, 意向性机制不仅体现在意识层和判断逻辑域内,而且也体现在前意识层和前知觉、前认知、前意志的动机层内。意识层与前意识层的经验性互动关系问题是胡塞尔现象学逻辑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

胡塞尔 (1859-1938),德国犹太裔哲学家,20世纪欧陆影响卓著的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奠基人, 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 曾先后任教于哈雷、 哥廷根、 弗莱堡大学。 《全集》出版已逾40卷。 胡塞尔现象学以数学和逻辑学的理性主义为模型, 强调在心理、 精神、 文化、 思想领域内的思维严格理性化实践,以期为主体性范畴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故可被视为“西方心学” 传统内的第一宗师。

用户评论
译后记颇有意思,尽管不乏阴谋论和武断之处(比如译者认为芬克最终目标是黑格尔,但芬克为胡塞尔的奉献有目共睹且得到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一致肯定;又如说“生活世界”这个概念不重要,这个概念是对HUA4中出现的“周围世界”的进一步发挥,是当胡塞尔踏进实践领域涉及目的论的必经之途;再有芬克、比梅尔、兰德格雷贝等胡塞尔的助手和学生还有利科在译者看来仿佛是背叛了胡塞尔并通过刻意组稿故意抹消其影响,但只要那45000页手稿在,即便是刻意组稿,也只能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不过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想起赫费和邓晓芒两位先生辩论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时,赫费半调侃道:理解康德不需要理解黑格尔,但理解黑格尔必须理解康德。所以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理解胡塞尔非得要理解海德格尔?当然,在此并不是要排除一种效果历史意义上的理解
精神行为同非精神行为的区别,在于精神行为总是同与它本身不同的某些东西有关。这些精神行为是“意向性的”。胡塞尔为了指明自我行为并不局限于认识,还包括怀疑、猜想、意志、情感等各种态度,他使用了希腊语词汇“意向性行为”。为了指称相应的对象,他使用了相应的词汇“意向性对象”。对意识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探索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意向性行为都是真实的和根本的,而意向性对象是从属的,严格说来,是不真实的。对于所有的意向性行为来说,一件事情是共同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假定的。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某些意向性行为不具有必然性特征,正如其他意向性行为以可能性意义或怀疑为特征一样。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我们通常称为道德必然性的那种东西。与其说确信是任何被察觉的事物的机能,不如说它是一种察觉方式。
其实没有读懂。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這套胡塞爾著作集,印制、排版、編輯及用紙,展現簡潔、高雅與品質,書捧在手有清爽之感,令人手不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