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的封面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

李存山

出版时间

2019-07-01

ISBN

978730027082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范仲淹则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儒学思想家之一。本书以范仲淹为中心,通过对其生平、思想及宋学精神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宋代儒学的大门。在本书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范仲淹的智慧和勇气,还能体会到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
推荐理由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通过深入探讨范仲淹及其时代背景下的宋学精神,揭示了宋代士人的思想观念、政治理念和教育方法。本书不仅详细梳理了宋学的发展脉络,而且对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宋代儒学发展的生动画面。对于那些对宋代历史、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宋代历史、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宋代士人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的读者
从事教育、哲学、历史等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士
对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提升有追求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总序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
一、导言
二、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三、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关于范仲淹的论文集,对宋学和王夫之态度的解释很清楚,因为是论文,所以有些论述重复。慨然有志于天下,士人中的完人莫过于此。想起鲁迅先生那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范文正公就是这样了。
书中评价范仲淹改革思想有清醒的本末、源流意识,也谈经他和“宋初三先生”等共同努力确立明体达用之学,成就儒学复兴之势。后世对这一原点蕴涵的两极均有极致的发展,熙宁变法不免“以浅末为急务”,把经济功利(用)放首位。而二程洛学以经义(体)压倒一切,对治世实学(用)有所忽略,且反对荆公新法“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一面。二者呈“理欲之辨”“义利之辨”道义原则上的分歧。 书中有引后儒评述,有言荆公以功利之学带坏风气;又有说洛学重经义而轻治事,至明清之际已成士风一大弊病。想想至黄宗羲反对“离事功以言道德”,也是在溯及深源,深刻反思。 书的最后更上一层,通过感论余老的书,得出社会需要“外王”,而安身立命的“内圣”也应恪守,也不再落入旧时狭隘格局内,而是在一直发展变化的人间世界、生活世界做“圣之时者”。
9/23,太多的重复,因为是论文集,也实在没办法。作者一直提倡范文正公开宋学之先,借钱穆之说:革新政令,创通经义!前者止于荆公,后者至晦庵(朱熹)而成 至于明末之东林而竭。对范仲淹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期待后续大作…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