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再造“病人”的封面

再造“病人”

杨念群

出版时间

2019-12-15

ISBN

978730027665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作“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一个历史侧面。在这些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士、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亦活跃着坐堂中医、顶香看病人和走方行医者,还有各类政治家和赤脚医生的身影。本书力求在一种“情境化写作”的状态中充分展示近现代政治演变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目录
导言:医疗史的另一种叙事
第一章救不了灵魂的医生
第二章对陌生空间的恐惧与接纳
重设内与外的边界
病人是怎样委托给外人的?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起来非常愉悦,医疗史真的好有趣啊🤔
从儒学地域化开始,越读越仰慕杨念群
没有冲击回应,只有相互适应
门外汉看史料感觉学到了很多
材料搜罗了一堆,有一些有趣。理论功底一般。组织一般,分析一般,文笔一般。
重新思考各国指南是否具有那么大的权威性
3.0 史料羅列的堆疊,大幅占比引用材料(雖然材料本身是有意思的,讀起來津津有味之餘還能窺見不少時代風貌與氣息),但一板一眼行文組織的匱乏,能感受得到作者以惋惜的心注視著中醫的歷程發展,但觀點依然不清晰,僅僅是歷史比較的爬梳還是有些令人失望。現在想到當代中醫被賦予的複雜情緒,就跟想起武術一樣。
也就100年前,吃香灰还是多数人生病后的选择。请郎中看中医也不过是少数富足人家的选项。而偏方(根本算不上是中医)和香灰一样因为获取是接近免费的,才广为流传。可怜的贫穷的国人,几千年来无药可医,自生自灭。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总觉得有点散,但是可读性真的已经很强了(或许是因为语言比较现代吧)…/读了四章,实在难以卒读,选了印象比较深刻的前两章作为读书报告的内容(实在是没空了)。感觉真的很零散,虽然在诸如西医传教士、阴阳先生、产婆这些问题上挖掘了一些比较新奇的史料,但是整体好像就是东拉西扯,落不到实处,理论运用也怪怪的…可能是我还没有习惯专业著作的行文和组织方式吧。总之等以后有空再读了之后回来修改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