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成瘾的深渊的封面

成瘾的深渊

[美] 朱迪思·格里塞尔

出版时间

2024-06-01

ISBN

9787300327587

评分

★★★★★
书籍介绍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马兰 诚挚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

√ “瘾君子”逆袭成为知名神经科学家

√ 以感同身受的笔触,剖析成瘾的真相

√ 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 一场无比震撼的心碎旅程

√ 一次发人深省的大脑探奇

【简介】

药物滥用是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作为一位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康复的成瘾者,格里塞尔以感同身受的笔触,深入剖析了这场灾难的科学本质。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大脑的危险控制,重点阐释了滥用药物会给大脑和行为造成怎样的变化,还为对抗眼下泛滥的成瘾问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见解。

本书以其生动、坦诚、清晰晓畅的文风从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推荐】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作者格里塞尔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也曾是一名药物成瘾者。作者坦率地讲述了她早年“嗑药”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她如何从坠落中自拔,最终成为一名研究成瘾的大学教授。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成瘾的科普书——作者在书中从药物与脑的相互作用、成瘾机制和防治角度提出她的思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学术深度和高度的著作,值得一读。——马兰,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格里塞尔博士从自己痛苦的过往中举出许多鲜活的事例,系统地将每一段经历与成瘾背后严谨的神经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她道出了成瘾科学的悲哀与瑰伟,使之变得有血有肉。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场震撼的旅程。——保罗·厄尔利(Paul H. Earley),国际顶尖成瘾医学专家,美国成瘾医学协会(ASAM)主席

这本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感人至深。在这里,你将看到清楚明晰的科学解释,还有扣人心弦的人文叙事,以及药物成瘾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玛莎·法拉赫(Martha J. Farah),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Walter H. Annenberg自然科学教授,神经科学与社会中心主任

鲜少有哪本论述成瘾的书,能将情感与科学交织起来。《成瘾的深渊》讲述了格里塞尔如何一步步走出药物成瘾的泥潭,进而传达出一种希望之声。——克里斯托弗·埃文斯(Christopher J. Evan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学与生物行为科学系教授,Hatos神经药理学中心主任

格里塞尔在书中讲述了她20岁出头时的任情恣性,一次次地追求药物带来的快意,读来令人心碎。她清晰而坦率地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和成瘾的科学原理,明确指出大脑的运作机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果你想知道谁会成瘾、为何成瘾,本书就是你的明灯。——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大脑的食物
第二章 适应
第三章 一个突出的例子:四氢大麻酚
第四章 织梦者:阿片类药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精神药理学的三条定律:1.所有药物起效的原理都是改变已经发生的反应速率;2.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3.大脑通过对抗药物效应来适应所有影响大脑的药物。从精神病药理的角度看成瘾,跟常规脑神经学专注多巴胺的视角很有新鲜感,第十章《为什么是我?》,身边朋友陷入烟瘾前都是这样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没有瘾,能控制自己的量,直到失控,再也停不下来;我用智能手机,也类似,总是笃信自己能约束自己,但总是被屏幕使用时间打脸自己有严重的手机成瘾症状,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慢慢建立习惯能有适当的时间不被手机支配。从大麻到致幻剂,作者表达细致,比喻生动,警示效果拉满,喜欢这本书的人可以顺便读下《成瘾》(dopamine nation),后者在放纵中寻找平衡,detox部分更启发人实践。
坦白的讲我不喜欢作者这个人,如果她不是生在美国中产阶级,她吸毒、她辍学,她很难成功戒毒并获得博士学位,继而过上身心富足健康的生活的。对毒品、大麻、阿片类药物、酒精、镇静剂、兴奋剂、致幻剂的成瘾问题乍看起来是很美国病的,甚至有些富人病的,让人情不自禁将瘾君子与意志薄弱相关联。然而,成瘾问题首当其冲的刻板印象即是将成瘾与否与意志力薄弱强行并唯一的关联起来,一如人们习惯武断以功绩主义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努力程度做因果倒置的关联。成瘾最大的症状是“过多才是刚好”,这是跨地域、跨种族、跨阶级、跨性别都要面对的名为欲求不满的现代病。科学技术将带人们走向哪里?我们是将在一知半解的科学技术中走向人类的自毁,还是将在全面破解生命的谜题中走向光明的未来。
超级喜欢看这类讲解通俗易懂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科普书籍,虽然药物成瘾离我很远,但是就如心理疾病是个连续谱,极端与常态是没有明确界限的,人是如何成瘾的,大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化学物质的相互影响,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真的靠嗑致幻剂就能解决人一生需要面对的四大终极困境: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这究竟是承认人是被脑内化学物质控制的动物,而不曾拥有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的灵魂,还是说,也只是大脑麻痹意志的另一种逃避?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痛苦与快乐相生相伴,追求其中一个就一定会被迫获得另一个。 如果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变得幸福和快乐,那么嗑药就好了,人的尊严又何在呢? 是不是会变成《美丽新世界》那样,被幸福药丸soma操控的人类,心甘情愿被药物所驯服是不是也是对生命的藐视呢?
如果你对成瘾类药物感到好奇,那么真的很推荐读一读这本书。作者本人在成为神经学教授和药物成瘾学者之前有着多年的药物成瘾经验,几乎所有能想象得到的药物她都嗑过一遍。这样的个人经历真的很难得,我以前碰见的研究药物成瘾的人真的很少会自己去嗑药,看到太多药物造成的破坏性,在生活中反而是烟酒不沾的。因为有独特的经历,作者不光在书中可以把成瘾药物对于神经递质作用的过程讲解的很清晰透彻,甚至还能结合自身体会告诉你嗑可卡因、抽大麻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身为读者,一边阅读一边都觉得好幸运,能够见证一个从绝望深渊爬出来的亲历者用科学严谨的形式向大家诉说深渊之下,她所见证的事物。
看完以后会发现,每个开始上瘾的人都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是多么可笑。但意识的奇妙之处在于,意识与自然身体的和谐同步。而一种机械论立场的身体——通过药物上瘾和试图去除上瘾的整个机理——实际上是无法理解这种和谐同步的。
240925读毕,电子版。在书店翻过后加入了阅读清单,吸引点大概在于作者自身年纪轻轻即深陷毒瘾,后戒毒从事成瘾药物的研究。但说实话带来的新知并不太多,对成瘾原理的介绍尚浅显易懂,但成瘾的生理与背后的社会、制度、利益问题谈得却轻浅又泛泛(前者可能和没有什么特别过硬的研究结论有关)。
结合社会学来写的话,可读性更高。
因为作者给我一种厌世又积极生活的气质,面对烂摊子抽大烟嗑药摆烂但又坚定地想做一点新奇的好事,文笔也带着这样一种“还能怎样”的气质,我觉得很有趣,所以加⭐。作者曾经是多种药物的成瘾者,也是一名神经科学研究者,不仅从成瘾者角度详细描述了成瘾体验,也从神经科学角度分析了大脑所渴求的刺激或平静是如何得到满足、药物又是如何建立耐受、戒不掉的生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纵使我们对成瘾的机制越来越了解,但临床上,人类依旧一败涂地。详细的成瘾体验,怎么说,真的想让人试试致幻蘑菇(x。“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你只有不知道什么是“高峰体验”,你才能获得“高峰体验””
书中在提到酒精时,用了“重锤”一词。朱迪思·格里塞尔说,对于神经系统而言,酒精是一把重锤,通过作用于遍布大脑的众多靶点,酒精几乎可以影响神经功能的方方面面。那些常把“小饮怡情”挂在嘴边的朋友,警醒吧。
毒品会让一个人与他所有想要的东西背道而驰。因为毒品会将基准线拔高,将快乐体验定义为常态,因此平淡无波、岁月静好的状态被挤到基准线之下,并变成了难熬的炼狱。为了不至于太难过,往往会加大剂量,而加大了的剂量又拔高了基准线,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人会逐渐失去自主感和胜任感,相应的会不断累积自我厌弃感,到最后失去自由,彻底成为毒品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