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的封面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陈平原

出版时间

2003-06-30

ISBN

978730106317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以中国文学传统和晚清、五四的小说状况为根基,借鉴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把纯形式的叙事学研究与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开大陆学者应用叙事理论以成专著之先河。

用户评论
扎实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的基础上的。实际上这本书我还没读完,不过近期是不会再读了。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在晚清到五四的小说的叙事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其实从遍布于明治日本言文一致体小说诞生之前的许多作品中的传统汉文学痕迹中也可以多少窥见相似之处。近乎相同的过程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日本,从文本的内在关联这一角度来看,或许可以多少跨越国别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藩篱。
1987年,陈平原在北大的博士论文。
去年年末还在给别人讲五四小说,读完后我觉得以前真的好文盲,瞬间很惭愧,想说都忘了我给你说的内容吧==
从西方影响和传统转化的综合作用来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化。行文中的很多辨析非常细致而富有启发性,如中国古代小说中也常有插叙补叙,但论者看出其与西方现代小说叙事时间中时序的变换之不同;再如对新小说家与五四小说家的观点、创作着眼点的辨析,认识到两代作家推进的努力,又不一概而论忽略其不同。不过,“叙事结构的转变”一章,谈的不是叙事结构,而是“结构重心”,即情节化与非情节化,似乎在表述上应有所调整。
以“新小说家”(晚清民初)与“五四小说家”为主,阐述在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传统小说移位的合力下,中国小说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的转变。(西方小说的技巧,传统文学的观念)有几点值得注意 1.打破以情节为主的线性叙事 2.从“说—听”到“写—看”,突破“说书人”莫事,独自阅读的沉思味更浓 3.从讲故事到写内心,“诗骚”传统比“史传”传统影响更大,“叔侄继承”,对情境与氛围的重视 4.五四的“日记体”与“书信体”小说的繁荣,跟上述第三点有关 5.小说从边缘文体向中心靠近,必须接受文学正宗“诗文”的改造 6.传统小说注重叙述,不注重描写,叙述是“走”,描写是“停” 7.报刊杂志印刷业对短篇小说繁荣的影响及对长篇小说结构的影响
太厉害了。 然而传统的影响似乎不如外来影响那么直接鲜明,也因而下编论证总感觉不容易让人彻底信服。但至少是有独到且自圆其说的观点。 以及,做学术真难啊,要读那么多(不好看的)小说和资料,研究现代还要如此了解熟悉古代。
后半部分更好。前半部分看似规整,但正如作者自己说的,这样的研究可以无限做下去但没有什么新东西;到了后半部分作者已经意识到文学史毛绒绒的状态无法被某种理论框住。后者开启的路数明显成为了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式,就在今天也基本是如此。
主要在叙事学角度进行范式转换的梳理,西方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中国部分作为补充。
补。在我的本硕论文中都出现的一本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