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主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封面

主权国家与市民社会

蔡英文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30110533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是一部关于国家主权与市场社会的理论文集,作者通过政治观念史的进路,闸释了这一繁复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清晰地解析了相关主题;另一方面,也针对霍布斯、康德、黑格尔、奥克肖特、阿伦特与盖尔勒的基本论旨,作了简洁的诠释。主权国家与市民社会作为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条件而言,它们必须各自分立,但彼此互动,这种互为辩证的关系必须以宪政法制、人权与平等之正义作为两者互动的转介。

用户评论
一般般。
有一定启发。经济增长、劳动分工、个体伦理、多元化的结社和活动是构成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但是,这种偏向经济解释的市民社会理念,当应用于非西方社会、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现代处境时,自然引发以下反思:东亚地区的资本主义与工业化发展诚然促使该地区市民社会的发展,但这个市民社会是否必然以西方的个人主义或个体性伦理为依持,而不受其地域性文化的涵养?本书对思想史的梳理让我们了解欧洲市民社会的文化特殊性,当下学界对于civil society的论述可能过于胶着观念性之争,而忽略了客观的现实社会文化脉络的意义。
这是作者蔡英文的论文集吧,主题是主权国家和市民社会,分别代表集中的权力和一种分散的社会形式,刚好契合了人类共同生活中的两大主题:自由与秩序。这一点也可以用书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奥克肖特关于欧洲近代道德可以分为集体主义的和个体主义两种类型的论断来概括,当然这两点之间会存在着张力,而政治学理论的进步的动力之一就是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尤其是19,20世纪的政治理论家都在触及这个问题。作者已经全面地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一主题在倒数第二篇论文关于盖尔纳的论述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盖尔纳既是民族主义的研究大师,也花了相当大的功夫探讨了人类社会形态的转变,尤其是现代的市民社会的特征与结构,这完美体现了政治学两大主题。这两种主题之间的张力在盖尔纳一人身上体现,那么更有趣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它们。
感觉有点隔靴搔痒,作者没有充分组织材料解释其观点
人权、公民身份、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观念史与文明社会的良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