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学讲稿的封面

文学讲稿

程光炜

出版时间

2009-08-31

ISBN

978730115754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史研究”探讨“8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概念是如何生成的,它的历史属性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第二部分“文学思潮和批评研究”选取发生在80年代七个重要的思潮现象进行分析,勾勒80年代的历史深层线条;第三部分“文学作品的文化研究”通过对五个重要文学文本的“重评”,描画隐含在80年代细节处的文化和社会心理图景。

目录
前面的话
文学史研究
第一讲 历史重释与“当代文学”
第二讲 怎样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定位
第三讲 文学史与80年代“主流文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的是讲稿啊,没校订吗
是一本能帮助学习者打开当代文学史研究视野的一本书,话题式的讲稿风格,有利于学习者在文学史基础上进行横向拓展与纵深性思索。前三章呈现了研究“重返80年代”的主要观点和立场,第四章是相应思路下的具体文本分析。作为一个研究者,程光炜老师警惕于自身的亲历经验,反思于时代对研究立场的魅惑,以宏大的眼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呈现主要观点,有“解构”的启发意义。由于文体影响,对于某些话题的诠释下存在蜻蜓点水的遗憾,适于进行更深入的知识考古。
我有签名版
程老师好耿直:“五四”之后,看什么东西不是外国的比中国的好?
有不少作者的亲身经历,但是写得太罗嗦了,虽然是讲课稿,也不能太拖拉嘛。
终于,读完了~毕业以后读的为数不多的专业理论书籍。80年代的文学史学的并没有很扎实,书里有些内容也没有完全消化。叙述或者论证过程中有不少程老师个人记忆的参与,作为读者的我与80年代存在距离,很多“历史感”也就只能当作史料去看待了~比起掌握具体内容,这本书让我受益更多的是方法,到底该如何做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自己又更适合哪类研究~慢慢在发现自我,文学感知力不足那就先去踏实看史料吧。不过作品研究部分读来也确实更畅快~
学习如何提问 以及 如何避免自己的研究最后成为临近学科已有议题的平行迁移
一开始觉得这是个立场问题,但发现远比这更复杂。不仅是自我本质化的诘问,更有一种面对史料营造的八十年代文学场域带来的“历史的诗意”与“历史的同情”。比如知识者对历史的“反思”集中加害,而不把自己纳入反思,精英文学构成了一种话语霸权,大众文化、翻译政治,从经典的构筑和变动中看八十年代…而从八十年代本身又可以看十七年、九十年代。总体来说程师是怀疑再怀疑,心热手冷的史学功底,各个文学史家的受教育经历等等也考虑进来,强调延续而非断裂。有所得
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带来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