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的封面

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

周博

出版时间

2014-05-31

ISBN

978730116274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著名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的设计思想为中心,从设计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现代设计伦理问题的线索。全书一直围绕这样一个潜在的问题展开,即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师从19世纪以来逐渐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的综合体,到底应该如何运用和发展才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祉。

本书首先聚焦“二战”前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关注,以及在美国消费设计话语兴起的过程中,设计师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感的萌生,这一时期的现代设计经验基本上奠定了后来讨论设计伦理问题的历史格局。紧接着主要讨论“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帕帕奈克发表其《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之前,设计伦理的话语形态、60年代历史氛围和有机现代设计传统对帕帕奈克的影响。之后着力爬梳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主张、诸多设计构想以及解决方式,并指向90年代以来设计伦理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进展。

本书的研究跨越了20世纪,而围绕设计伦理问题展开的设计思想史线索事实上也勾画出现代设计史的一个重要思维传统,即人道的设计思想传统。在该传统中,现代设计不满足于其职业所规定某种或某一些物品功能的完善,还向往着一种对于至善或人类总体幸福的追求。唯有从这样一种追求出发,方可理解现代设计史上何以出现那么多理想主义者和乌托邦构想,那么多对增益设计师私人的利益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设计行为和设计产品。

周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现代设计史、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思潮以及视觉文化研究。曾在《读书》《美术研究》《世界美术》《美术观察》《装饰》等杂志发表论文、译文若干,是牛津版《20世纪的设计》(2012)和设计学名著《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3)和《绿色律令》(2013)的中文版译者,并担任《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经典文选》(2010)的主编和《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集》(2012)的副主编。获得第14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目前正在主持“设计经典译丛”(中信出版社)的甄选和翻译工作。

目录
Chapter 1  绪 论
Chapter 2  早期现代设计中的道德话语与消费话语
01  现代设计的道德话语
02  现代消费设计的话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翻译《为真实的世界设计》顺手研究了现代设计伦理的历史,我们学校老师只讲了前现代时期的伦理,还有一位资深教授毫无了解,竟然打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个词,真是无语,误人子弟。难道就不能读读本书学习一下吗?有名无实。
收获颇丰
看完后真就回应了老师那句学设计的人会觉得设计是这个世界上影响最大最重要的职业。设计师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受到一定的道德约束,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对社会、环境、人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为弱势群体设计在当今的社会实践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具有道德话语的设计,要如何在设计中既能解决问题,为真实的需要而设计,又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求索设计之善。看完后同时也发现自己也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尽管我现在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应,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在消费中是切实满足自己真实的需求,不浪费资源,避免受到资本市场导向的消费。受益匪浅。
开始为写论文囫囵看了一遍,后来做了一遍精读,发现周博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对设计伦理的脉络概括比较清晰,对帕帕奈克思想的解读也比较到位
总结的不错,能把设计思想连贯的串联起来。帕帕奈克的思想能被中国设计市场所融合,也是帕帕奈克融合了真实的第三世界国情,借鉴了老子毛泽东的思想,但是本书一针见血的指出帕帕奈克敌对政治经济商业资本主义,并没有好好的发展自己的思想。实则不然,理想主义的到的责任感乃是设计精英们所追求的价值观,时代在发展,等到危机迸发的时候,真理就会显现。
书中的理论思想,实践观点对于现代的“教科书”来说是比较新颖的,但是不成系统,更像是论文集,最好适合有一定自己的专业框架构建起来的人看
理想很犀利,现实很残酷,但观点都很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