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的封面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陈平原

出版时间

2009-12-31

ISBN

9787301164297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内容简介:理论思维的贫乏与理论框架的单调,是文学史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以前谈过,不赘。这里谈谈工作范式的建立与运用。因单是从哲学发展层次讨论文学史是什么,于实际研究作用不大。选择工作范式实际上也就选择了研究范围——承认有所不能,有所不为,破除那种“全面”、“稳妥”的教科书心态,根据自己的理论设计,长驱直入,变平面的罗列为纵深的开掘。

至于工作范式的建立,是作者的理论兴趣与研究对象特性之间的相互契合,有理论假设的成分,但并非纯粹先验的主观臆想。在“前研究”阶段,理论假设与对象把握不断对话,互相调整,很难再分辨什么“主观”、“客观”。这一点成熟的研究者在实际操作中都可能意识到,似乎没有必要为“正名”花费太多的心思。

目录
新版序言
第一章 新小说的诞生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新小说演进的动力
第三节 新小说群体的形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原是陈老师参与写作的小说史第一卷改头换面而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试图写给专业研究者的文学史。从行文到引证,都与同时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交相辉映,看得出陈老师为写好这部属于自己的晚清民初小说史下了多么大的功夫。
结构转化与文化变迁。不过这种研究方式,在小说起点之际可用,往后似乎就不适合了。陈的书,都有点研究法示范的感觉。。。。
中道崩殂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写此书时陈老师才三十多岁,读者定位专家而非大众,他所设想的文学史只承担勾勒历史主线的任务。尽管会对具体的小说与小说家的丰富性有所忽略,但他有不同于夏志清那样发掘杰作与大家,着重美学表彰的小说史观,认为作家的选拔交由作家论承担,小说史理应特别关注形式与文体的研究,集中力量表达史家见解。名家的大头史料则以注释和小传的形式附录。总的来说,是一本典型的八十年代文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史,勇猛精进,得失俱在。史识与方法论都有启发。
看目录就能知道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了,很清楚。只可惜,清末民初的新小说我都没有看过,直接看了这本书。
好书好书 后面作家小传和小说年表感觉会非常有用 码住
讨论纪要把功过说的很清楚了。
新小说诞生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高度政治化的环境里,把小说和改良群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一直被视为小道的小说才能陡然化身“文学之最上乘”吧。小说的销路广,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职业作家。也因为商品化。翻译方面出现了一打率尔操觚的“豪杰译作”,创作者缺乏耐心打磨,粗制滥造之作充斥着市场。这个时期我比较感兴趣的作家是刘鹗和吴趼人。
重读。做晚清小说研究很难,既需要对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地位、创作心态了解,又要精通五四文学,才能把晚清放在中国文学的脉络里谈。对晚清这一时段而言,对刊物的出版要很了解,也要辨清作家、刊物表明声明和实际心态的微妙差异。这本从叙事角度切入,比单从外部进入晚清小说,更能摸到命脉。
体制也太奇怪了……论述也浅尝辄止,史和论两边都不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