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的封面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

张卜天

出版时间

2010-03-31

ISBN

9787301166864

评分

★★★★★
书籍介绍

如美国著名中世纪历史学家哈斯金斯所说,“中世纪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和落后,文艺复兴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光明和突然”。中国对西方中世纪的学术研究一直很薄弱,对中世纪科学史的研究更是基本处于空白。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西方中世纪物理学史的专著。它基于原始文献和此前科学史家的研究成就,以问题为线索,以语境主义的眼光,比较完整而系统地讨论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家的运动学成果及其背景,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质的量化
三、运动的量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点意思。
忘了赞一个。
精细又不啰嗦;疏朗而无臆想。渊博且通透
在中文学界,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作品,怀着探究现代性之根源的诉求,对于作为伽利略科学之“先驱”的经院自然科学进行了细致而读到的考察,就“量化”(数学化)的主体清理出两条线索,新颖地揭示了其间的关系;并依托丰富的文献和当时的思想背景,对中世纪科学史的许多重要论题进行了探讨。
真的是要赞美张卜天老师,在他那个年代能做出这样的博士论文确实不容易,不能用现在的学术标准要求。质和速度的量化实际上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张老师详细分析了巴黎学派和牛津学派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流动的形式”和“形式的流动”的确是很有意思的研究,可见近代科学有着其中世纪基础。
13世纪的学者大阿尔伯特在理解亚里士多德范畴体系中“运动”的地位时区分了“流动的形式”与“形式的流动”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运动”仅仅是某个实体在经历范畴变化时经过的各环节的机械的、外在的总和,后者认为“运动”是内在于实体的一种性质,这两种观点后来分别被牛津学派和巴黎学派继承,并导向了最初一批有关速度、加速度、距离相互关系的研究,为以伽利略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问题语境承接亚里士多德主义,“运动”并不仅仅局限在空间上的运动,也涉及到对抽象范畴变化的探究,如对圣爱的探讨(似乎可以联系到德勒兹关于斯宾诺莎的论述上:样态的本质通过内强量不同而被区别并包含在同一属性中,这里的区别是纯粹内在的)。
之前谁跟我说张卜天翻译很好,自己做研究却水平一般的?这书写得很扎实啊。
应该是读的第一本科学史研究
提要钩玄,材料扎实,逻辑清晰可辨。以辉格编年史的限度开篇明义;迪昂、克拉盖特、迈尔、柯瓦雷、默多克,20世纪科学史家们纷至沓来;返回亚氏范畴与质料学说,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冲突,藉由阿威罗伊(两种区分)、大阿尔伯特(前者“流动的形式”和阿维森纳“形式的流动”)与奥卡姆及其反对者布里丹(运动为内在的质,为巴黎学派命名)而导向“运动”的内涵。由此又有calculator与奥雷姆的交互,历史公案再如质的量化与圣爱的加强和减弱;承继论与圣餐变体论;形式幅度与盖伦的健康幅度。默多克指出14世纪分析语言的知识统一,以指代理论为代表的“新逻辑”及其概念语言,于神之绝对权能下,实则将“自然哲学中所隐含的物理可能性推到更广阔的逻辑可能性”。末章谓,“其逻辑上的彻底性和内在的张力甚至远远超过了现代”,读之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