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武之间的封面

文武之间

赵冬梅

出版时间

2010-02-28

ISBN

9787301170205

评分

★★★★★
目录
序论“武选官”——在文官与军职之外
上编 从内职到武选官:第三种官僚的诞生
引言
第一章 新官原从“末世”生
第一节 “诸使”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细致,有点头晕。
上编在阎氏思路下对武选官的唐末五代内诸司使渊源、内诸司使的阶官化和序列化等问题的研究非常通彻,下编对武选官的职能、选任和政治体制中的结构性功能详细剖析,虽略显繁琐,但细节丰满。在北宋官制研究中啃下了一块硬骨头。宋初的制度设计真是细密,倘若没有燕云事,或许真是长治久安之策。不过北宋吃编制饭的人真多,编制网罗得也真广,对现代人而言倒是很有镜鉴。
承唐长孺«唐代的内诸司使及其演变»余绪,着阎步克«品味与职位»文法,梳理唐末五代以来的朝廷使职、兼领牧伯、霸府家臣,统兵结构,最终着眼点在武选官演变,全书在“选任官”部分着墨最多,也最为冗长繁复,待二刷(看完后记发现,作者也觉得自己这段写的有点水)。 1.宋之兵权防范严密,中央分两司为三衙,又使枢密三衙分掌发兵握兵权,地方驻军以武选官为表率,分禁军握兵之权。 2.武选官为宋代文、武之外另一晋升途径,但晋升上限极有限。 3.武选官发端与秦汉郎官相似,由内而外,自宫入廷,逐渐阶官化。 4. 閤门官政治倾向,亲宫亲武亲选。 5.武举发展的文士化。
很细致很见功力。这种出于自卑不信任边将,脱离出文武官阶另立一类似朝廷的官员集团,让他们带兵之类的工作,也是醉了。外行领导内行,赔款之外增加大批冗员,宋是真有钱。
大体分两部分。一部分讲唐到宋使职发展。一部分讲宋代武选官制度。很有意思。
我不会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梦华录》来的读者吧🤣🤣🤣 开个玩笑,确切地说应该是因为《梦华录》配套的赵冬梅老师宋代小知识讲座、所以想看一本赵老师的书、然后选了这本最学术、评分最高的。当然确实赵盼儿父亲(巡检)和顾千帆(皇城使)都属于武选官。 一本很严谨的书,立意新颖。宋朝的重文轻武真是制度化了。武选官可以有不错的俸禄、但上升通道非常窄、系统性被看低。怪不得顾千帆这么忧郁,他要不转文职,仕途也就这样了。武选官制度属于解决了一个问题(武将拥兵谋反)制造了另一个问题(没人会领兵打仗),最终葬送赵宋。
2022.7.14二刷完成,上编对唐宋之际“第三种官僚”形成过程的勾勒很有启发,下编对细节的处理也很好,就是读着非常磨脑子……
梳理和分析了武选官从从天子内臣到帝国武官的衍变。从各种制度到案例,系统而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权力,官位,职事之间互动和变化的机理。
处在“文武之间”的武选官,是宋朝为了分割兵权设置的一种分类。他们不能像文官一样成为宰执,在礼制上也成为了化外之人;同时,他们虽然参与统兵,却与军队始终存在隔膜,自身认同还是文人。隔离和道德矮化实际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的损失,即使后来孝宗努力提拔武选官,也不过获得了在文武之间“两面不讨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