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美国发现历史的封面

在美国发现历史

王希

出版时间

2010-01-01

ISBN

978730117238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出国浪潮中,本书的作者们背负着理想、期待,以及改变命运的渴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为了生存、尊严和追寻真理而挥洒血汗。当他们以“成功者”和“过来人”的目光审视那段苦乐参半、异彩纷呈的人生历程时,他们渴望讲述,渴望为往昔留一点纪念,给后来者一点启迪。

他们创造历史、他们撰写历史。三十一位历史学者用浸透人生感悟的史笔,记录了自己在美国求学与工作的经历、对美国理想与现实的解读,书写了一份因真实而精彩的历史实录。

每个历史研究者都面对着“两个历史”:一个是他所研究的过去的历史,是他所希望重构和解释的对象;另一个是他所属于的学术史,他所作的历史重构和解释不可避免的是这个还在持续着的历史的一部分。一个有价值的历史研究应该对这两个历史都作出贡献。

——巫鸿

我意识到自己具有的多重身份,我既是“里面的人”——在中国长大,又是站在外面往里看的人——我的困惑和问题意识,和我在西方的生活有直接关系;我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又是历史的研究者。多重身份有时会造成不同身份之间的“紧张”,但也有助于超越单一身份可能带来的局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叶维丽

(这些作者)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学教授的成长经历充满了鲜为人知的失败与成功、痛苦与光荣、博弈与创造的故事。本书的许多篇章是他们作为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历史学人对人生经历的社会学式的观察与思考。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生故事不但激人意气,而且耐人寻味。

——王希、姚平

目录
1980
“出”与“入”/巫鸿
1981
惑中做史/叶维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各种个样的人生,出乎意料的好看。
床上有选择性的读完。有几位不错,有几位是从未听说过,估计在国内也无甚名气的三流历史学家。
印象最深的是陈勇说历史系培养学生,就像是欧洲中世纪作坊培养学徒。熬上七八年拿到学位后,除了能写些公式化的作品外丧失了生存的其他技能.......读起来令人唏嘘不已,历史研究说到底还是普通人的奢侈品吧。
一代人的路与梦
为了看余茂春那篇翻了一下,很欢乐了,好多大实话。如果配合五天前的访谈服用,更有意思。兰克原教旨主义和老白男/爹性满满中年男的气场真的是一路。
人性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大佬们都有相似之处:兴趣,毅力和勇气。学史使人明智。
极有意思
啊。。。。。。。。。。 摘录一段很喜欢的话:作为一个学习历史的学生或者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首先应该明白,一个不知道、不了解历史的人或社会是短视的、不成熟的,也是没有前途的。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的,没有记忆(或不知历史为何物)的人是没有责任感的,也不可能很好的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更不可能去客观的看待自己所经历的时代。而一个历史学家的首要任务就是竭尽全力去解释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各种的历史和当代的原因已经使历史的本来面貌被埋没或变得模糊不清了。这种模糊不清也许是因为史学资料的欠缺或被人为的小会,更可能是受意识形态的粗暴干扰,专制集权当权者们的肆意篡改、粉饰、去接,使历史成为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仅是使”以史为鉴“成为可能,还要维护人类尊严。
好看。
虽然有一些水文,但对一个人如何混学术界,如何读书,还是很有帮助。除了邵勤 王希 李怀印 王笛等个别特别顺利外,不少学者都有平衡家庭和学术 适应美国语言和学术环境 努力出版书籍的艰辛史,读来既感慨又励志。特别喜欢张信在社科理论中的挣扎和思考,记忆尤其深刻的是他被北美学者那种无私帮助所感动,毕竟中国罕见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