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思维与语言
列夫·维果茨基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01
ISBN
9787301179437
评分
★★★★★
标签
哲学
宗教
目录
第一章问题与方法
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理论
第三章斯特恩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四章思维和言语的发生之源
第五章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语言逐渐形成内在语言,内在语言与人的思维紧密联系
草草翻完第一遍。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性质相似。这种语言不是思维的,交流的,客观的而是感受的、自我中心的、暗示和象征的——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维果茨基的观点了。而且从维果斯基对于思维和言语的关系来看,机械背诵一些古诗、三字经、弟子规……之类,对儿童的思维能力不起任何促进作用。以及外语和母语的关系是,母语水平越高,外语水平才会越高。而且掌握外语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母语。如果非专业读者要从这本书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以上就是部分有启发性的结论。而且把维果茨基的理论用于观察孩子的语言发展,真的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1岁左右时总是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2岁之后总是问“为什么”,背后都是挺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别去干涉和扭曲孩子的语言世界,因为孩子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
语言是思维的具体化,但是思维不一定能具体化成语言!
30年代的书,实验并不充分也没有详细描写,总体印象是同为文理交叉学科,心理学比语言学更依赖于思辨——至少在“语言与思维”这一课题上
虽说也不是全读懂了,但好像挺有道理的样子。这种学术著作我还是看中文版吧,之前看英语的所有的术语都混到一块没明白,也不知道我那会儿的literature review是咋掰扯完的。我总会被这种认真严谨做学问的姿态所折服。为什么我就不是这种人?
漫长又痛苦的阅读过程,我把这个锅给翻译吧
补标记
读完才发现,浙江省某年高考阅读原来摘的这本......
最后一章关于思维言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解释和分析案例对我而言颇具一定启发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从出生到死亡来临之前,都不得不使用各自的思维和语言来去构建属于他们个人化的社会,而这也是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所在。
🆘还没开始看。这是导师给的书单里的,看了书评有、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