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兴起的封面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兴起

张丽华

出版时间

2011-04-30

ISBN

9787301187067

评分

★★★★★
书籍介绍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兴起(以文类形构为视角)》鉴了西方的文类学理论,尤其是德国学者提出的“作为文学-社会制度的文类”以及由此形成的以制度的解构与建构为基础的文类史研究的构想。作者张丽华分别从报刊、翻译、小说形式以及小说话语四个层面,来共时地考察清末至五四的“短篇小说”的文类形构过程:通过对形构“短篇小说”这一具体文类的文学制度与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的考察,将这一文类兴起的过程充分历史化,从而有效地将“文学革命”的线性逻辑,转化成一种将晚清与五四纳入同一个文学时期的结构性的视野,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起源的更复杂的历史性语境,并对文学史上关于“文学革命”的普遍性论述有所质询。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文学革命与文类形构
第一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第二节 以文类为视角
第三节 “短篇小说”作为文类:定义与研究策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第四章论鲁迅的《怀旧》部分对我的启发很大……
很扎实,选取的角度也很巧妙。其中,需要梳理和辨析的内容颇多。确实是陈门弟子做学问的风格。
考研后期读的
第二章、新小说文类的“新与旧”,桐城论文与报刊文体;第四章,从《怀旧》到《呐喊》《彷徨》,影响处理与观念形成。 发掘稳固观念的罅隙,以此作为切入点,连缀看似关联性较弱的部分,重构历史现场的本来面目,表面上的弱关联往往来自某种论说目的的张扬,遮蔽了其影响来源和思路中的联系。 如何从叙述中寻找理解对话和辩难的可能?好像也不是一个单层次的问题?
现代文学研究典范之作
宏微并重的好研究。视野上看得出同人互相启发,共享思想方法。在已有的叙述逻辑上横切一刀。而微观层面的论证比起来却觉得更是困难,坚实与灵动并存。闪光的细节瞬间想来真的是会耗费无数心力吧。这一批人真的羡慕但学不来。
需要再读
使用类型学与起源学的方式,却利用文类形构的角度将这个“起源”问题化,个中隐含谱系学的视野。质疑白话/文言对立下的新文学观,发现现代小说中的“文类形构”,穿插媒介、读者、接受、翻译、讲故事的人,将文本形式历史化。最重要的是对近代文学/新文学起源的言文一致/白话文的认知装置论的质疑,这一装置天然忽略了交错在近代/前近代德诸种文类(当然不局限于清季民初的白话小说,在日本近代也并存着落语、能乐等文类形式,更勿论“政治小说”之类的跨国迁移了)美中不足的是作者仍试图在结尾为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特质作一描述性的定义,虽然这里可以有更多理论总结空间。
关于鲁迅《怀旧》与《狂人日记》诞生的微观语境写得很细致,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扎实的史料功底。
太强了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