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的封面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

佛克马

出版时间

2011-06-30

ISBN

978730119011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欧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欧洲汉学界影响颇大。作者以"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稍后年代(1956-1960)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思想与苏联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全书以时间的变迁为经,以中国的文坛大事为纬,穿插中苏文学之交,以大量的史料和实证的立场,编织成一部断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在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十七年文学"(1949-1966)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基点。这本写于1960年代、部分内容曾经在70年代作为"内参"资料被少数人传阅的著作,它所讨论的话题,依然是当下学界绕不过去的问题。该中文译本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个完整译本。

目录
中译本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历史的梳理
第一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二节 延安的批评:丁玲、艾青、萧军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猜测下,这本书刚出的时候在欧洲估计算比较另类的(?)毕竟六十年代的欧洲毛主义还是很被向往的。。。(这本书我拿起来就没放下)
很难想象一本1965年出版的西方汉学研究专著直至今日依然很难谓之过时。本书细密地探讨了中国五十年代各种运动与苏联官方认可的文学、文学理论以及相应的文化、外交政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其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还分析了五十年代中国重新阐释传统文学的现象及动机,讨论了同期中国如何面对世界文学(非苏联文学)。
注意:苏中关系对文艺政策的影响
稍微翻了翻,以“影响”为题,主要涉及对于文学体制和文学理论的外部研究,史料翔实。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政治是复杂而多变的,国内学者往往倾向于进行粗略的分期,在分期的框架下进行文学史的书写,但这一情况往往脱离实际,因为政治的变化可以迅速到几个月一变。佛克马可能是少见的在60年代就对毛持有保留意见的学者了。
简单清晰
一本值得反复摩挲玩味的好书,本来想从书里探寻一下苏联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关系。没想到读罢,才发现这本书可以称得上56-60年中国的断代文学史。在这么一个波诡云谲的时代,苏联的联系即有显性,也有隐性之分。中国从一开始生硬地照搬模仿,到越来越大胆地挪用,再到最后另立门户,走自己的两结合道路,这一条看似成长的道路上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苏联一地鸡毛的背后,留下来的是好几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少世界文学经典,诸如《日瓦戈医生》、《静静的顿河》等等,而反观我们一片繁荣的背后,是整个文学丧失了现代文学的深度,这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深思。时代发展与物质文化发展的悖论在我们这儿又神奇地应验了。
把苏联文学作为衡量中国文学的尺度,预设了作家的相互批评都是基于政治目的的(冯至艾青),论述比较双标。
为什么不相信马克思相信的“存在共同的永恒的人性”的观点呢,非要站在人道主义的对立面,置政治标准于艺术标准之上,多可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