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悖论研究的封面

悖论研究

陈波

出版时间

2014-06-30

ISBN

9787301214725

评分

★★★★★
书籍介绍

悖论是逻辑学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也是最能激发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以及普通大众兴趣的话题,它指的是与公认的信念相左的“道理”,或是让人陷入两难、无所适从的命题。它虽然看似荒谬,违反常理,但却似乎论证缜密、无从反驳。

悖论起源很早,如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中国的“白马非马”之说。历史上,众多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对悖论进行了奇妙而艰苦的探索,带给他们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苦痛,并且不断推进了人类智慧的进展,引发哲学和数学的革命。

本书是国内迄今最全面系统地介绍悖论问题的著作,作者将从古至今五花八门的悖论分成十二类,详细介绍每一类悖论的历史原型、各种变体、逻辑学家的解决方案、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等。作为国内著名的逻辑学家,作者展示了多年来在这一领域探索的成果,对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逻辑学的进展都将有很大的推动。

悖论之所以存在的深层原因,还在于人类思维深处的矛盾和裂隙,在对悖论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不断攀升人类智慧的高度,同时也意识到其局限和不足。

悖论示例:

万能的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如果能,则世界上至少有一块石头是上帝无法举起来的,所以他不是万能的;

如果不能,则世界上至少有一件事是上帝做不到的,所以他也不是万能的。

陈波

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专业领域为逻辑学和分析哲学。主要著作有:《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逻辑哲学导论》《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哲学》《逻辑学十五讲》等,先后获金岳霖学术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优秀教材奖等学术奖励。

陈波博士极富活力而且多产:他写了一本在中国很成功的逻辑学著作,他还写了一本有关悖论的新书,我真的希望我能阅读这本书,……陈波教授确实够资格称为“杰出的”,我希望他得到这种认可,这是他应得的。

——苏珊•哈克(Susan Haack),美国迈阿密大学人文学杰出教授,库珀高级学者,哲学教授,法学教授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形形色色的悖论
第一节 悖论是什么?不是什么?
一、对悖论的四种刻画
二、悖论不是谬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类似百科全书,基本完成了陈波给自己提的任务,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大小悖论,行文简洁明快,考据严谨扎实,能把各种悖论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悖论真的很有意思,自我指涉一般都会导致困境,但更多时候我感觉还是语义的混淆,大家宁愿相信直观……
集合论超出了我智力上限。陀氏和莱布尼茨分别给伊壁鸠鲁以答案;为到达上帝,需要凭借信仰跃过逻辑;解决方案总有其魂灵(说谎者、真值模糊性、蒯因加引号),常借高阶自指形态复仇;芝诺三列运动场其实表示时间无限二分;柏拉图和伊壁鸠鲁路线贯穿思想史;康德心中道德是四组背反律,无休止叹息思索“自由为何可能”;罗素站在自然语言的边界;从休谟起,我们如怀重金,惴惴行走夜路上。渡鸦悖论解开的一瞬,我心里爽极了;AI剧痛是职员在圣诞狂欢;中文屋之意不在否定未来,而在对今昔提出寒冷的反问;阿莱斯可给罗尔斯站台,孔融悖论有中国特色。海啸压顶时,要么放弃理性,如斯宾诺莎评论驴子,其实只有那悬粱自尽者才算人;要么从理性中获取更广博慰藉,如弗雷格写:“有伴相随,对受难者是个安慰…使用了这些概念的每一人都和我处于同样地位。”
逻辑是一种有趣的东西。
集合论悖论、语义悖论、认知悖论以及最后的总结部分极好,其余章节则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但作为综合介绍著作仍强于同类作品(庞德斯通,索伦森)。十二章中国古代悖论与西方的对比很有趣,但其中不少内容与前面章节重复,实属不该
学术性科普,很全面
名为悖论,这本书写的其实是二难。陈波的构造逻辑思维很有问题,凑二手写本二难出来。商科和伦理科普、练嘴炮可以凑合吧。
我开始怀疑世界是假的........
没有精读,但陈波老师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各种悖论,绝对能够让你脑洞大开,人类思想史上的各种悖论研究,都对当时的逻辑学、数学、哲学造成了冲击性影响,推动了这些学科的进步,反过来,这些学科也间接推动人类科学及思想进步,拓展了人类意识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