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的封面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

陈晓明

出版时间

2013-10-01

ISBN

9787301231302

评分

★★★★★
书籍介绍

陈晓明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叙述了自1942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及变革历程。作者以现代性视角贯穿于整个文学史考察,形成了独特的以论带史的叙述风格。本书力图阐释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激进化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去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艰难的自我创造;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后发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本书视野开阔,文学史意识鲜明,把握文学史主潮富有整体气势,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本书在2009年第一次出版后,学术界反响良好,2011年重印了一次。2012年本书被列入北大教务处向教育部推荐的精品课程教材后,作者又做了许多修订。此为第二版。

目录
绪论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二当代文学史的性质和叙述观念
三寻求必要的理论参照体系
四现代性与“历史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为一本教科书 我很喜欢 看得很开心 不同于高要求的人 我觉着挺不错 可能我太浅薄hhh
希望可以叫上老师。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狗尾续貂,于公奈何。严格意义上成熟的当代文学史点到朦胧诗为止,见猎心喜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题名“主潮”,一路拾掇碎浪。编辑嫌多,一顿削落仍精瘦未够。真是尴尬。其次,对郭商人的抄袭行径表现出令人费解的宽忍,鬓已霜霜却一再俯就所谓青春疼痛。真是疼痛。后人钻研先祖,或者过来人聊发当日感慨(价值分外金贵),都是合乎情理学理的。唯独长辈琢磨晚生的心思,故扮亲近,窘态毕露。对实况拿捏失衡还会滋生八零九零后被共名的忿懑。每一代的故事自有那一代去写,这才是无缝的接力。
2018.6.14 还是要读作品啊。/ 2021.12-2022.1 重读。
90年代部分的论述很棒!
的确是“个人写史”,有精到的论述,也有疏漏、讹误和力不从心之处。胡风那章写得让人震悚。越看到后面它越不是一本被封装的、无法反驳的教材,有明显的作者声音的渗透。对历史点到为止的噤声与对新近作品批评的收敛呈现出某种内在一致性。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当代文学研究确实“当代”,对“现场”的分析虽然无法像对“历史”的分析一样清晰透辟,但已把线索勾勒出来,想必会在将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只是不知道真正披沙拣金,大浪淘沙的时候何日到来。一边看一边忍不住默默吐槽,历史又没终结,学界老把靠近现在的思潮以“后”“新”“晚”为前缀命名也太没想象力。对我还是很有启发,感谢。(附:它确实长,我读了好几天都死活读不出十七年文学,进度缓慢到多次在图书馆闭馆音乐中怀疑人生)
文学与时代的变革和断裂并非平行,而尤其内在的逻辑。因此,或许正是80年代的断裂,为文学寻找自我提供了契机。 在这个意义上,当代文学如果再去一味地追寻“时代的主题”(现代性或其他),那就实在是可疑。 构建某种文学史图景的尝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我更在意,这种构建方式有没有摘除文学最宝贵的部分 以“文学的历史化”为线索的历史主义文学史
好书,瑕不掩瑜。
从宏观入手,以一种试图去理解的态度去直面政治,且拒绝以反政治的政治态度去面对政治。但的确虎头蛇尾,宏而虚,居然能写这么多。这更适合以一节一节的形式插入到一部教材的拓展部分,而不是硬生生组合成一本书。随着一条线索逐渐隐散解体,整本书也就越来越难以为继。
男人的文学大多是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