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封面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赵园

出版时间

2014-05-31

ISBN

978730123917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关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特殊时代中国士大夫的言论、心态、选择,上、下两编各以“话题”和“人物”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生动的历史材料,读解知识人的命运,在研究视角、结构方式和学术眼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思想史研究著作。1999年初版后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曾获“长江图书奖”,并已转让韩文版权。

赵园,1945年生。196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师从王瑶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北京:城与人》《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以及散文集《独语》《红之羽》等。

目录
上编
明清之际士人话题研究
第一章 易代之际士人经验反省
第一节 “戾气”
第二节 生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然而‘遗民诗’的流传,终究要赖其作为‘诗’的品性”最终是一句高悬的话吗?#和导师的意见分歧#
这本比《家人父子》好,学问做得扎实,虽然有匠气,但工整得很,明清知识分子跳开明清之辩而选择在野在朝之别的种种心态尽显。读晚明,李洁非的书是极好入门书,但要扎实还绕不开赵园,当然,李洁非的文采好,体例也轻灵。
不明觉厉。
原来梳理综述完那捆材料需要六年,叹服功力之细致。北大这套“博雅英华”封面压得住,价格还不算严谨学术界扛把子。源博雅+文苑英华么?
作者出身文学,文辞确实较学史之人顺畅。更重要的或许是书中所注大量的文人书集。值得学习的是怎样真正深入古人文本理解其时其思。
甲申之变之于中国历史的意义,绝非改朝换代那么简单,士大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在这个历史关节点的所思所为,虽有承前启后之效,却难见继往开来之功。
不知以前为何一直读不进赵园这本书,现在流畅地读完。史料翔实,分析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似有史料堆砌之嫌。
赵园老此书资料宏富,但琐碎,没有突出提炼的观点与主线,读起来就被各种举例的史料淹没而难以进行。书和文章给人读的,如学术发现很多,但让人读不下去,亦不算成功的书。
关于明清易代之际士人复杂的生存方式、道德实践、心曲行止最有力的烛照。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