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族交通行为表现出的超常的机动能力,决定了他们在交通史上的突出地位。可惜草原道路难以长久保留历史遗存,因而我们对古代草原道路的具体走向难以知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关草原交通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能够以特殊的文物形式保存下来,经有识见的学者发现、整理、研究,成为学界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料。乌云毕力格等编著的《蒙古游牧图: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手绘蒙古游牧图及研究》,就实现了这样的文化成就。
所谓“蒙古游牧图”大致制作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分别记录了草原各地诸多地理和人文信息。乌云毕力格等学者整理了日本天理图书馆收藏的45幅手绘“蒙古游牧图”,考订了各幅地图的题目、语种、绘制年代,进行了认真的满语和蒙古语的文献校勘,发表了见解深刻的民族史、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文献学研究的新认识。这些手绘“蒙古游牧图”给我们留下了内外蒙古地方的数以千计的蒙古语地名的原始资料,记载了大量的寺庙和矿产、企业等文化与经济信息,涉及生态环境史的信息也非常珍贵,而其中有关草原交通的资料尤其引起交通史研究者的重视。
乌云毕力格,德国波恩大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清史研究所双聘教授,国学院副院长、清史研究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蒙古史学会会长。
从事蒙古史研究、中亚民族关系史研究、满蒙文档案文献研究和清史研究。1987年以来,用蒙、汉、德、英等文在国内外 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和硕特史略》、《Ueberlieferungsgeschichte des Berichts ueber den Feldzug des Kangxi-Kaisers gegen Galdan (1696-1697)》、《喀喇沁万户研究》、《<阿萨喇克其史>研究》、《十七世纪蒙古史论考》等,主持整理出版《清内阁蒙古堂档》、《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等。
那顺达来,1974年1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