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的封面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阎步克

出版时间

2014-12-31

ISBN

9787301251881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目录
第一章 问题与前提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 ——“礼”
第四章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五章 儒法之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社会学与历史学完美的结合。从三代到东汉社会制度、文化、思想的变迁论述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最后一章的推论和余论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囫囵吞枣读完了,大致留个印象。引用史料太多,不太适合初学者...
枝叶旁出多,略显散漫,但主干尚清晰,考言战国以来形成文吏与儒士之别,二者的尖锐矛盾在西汉无法调和,但儒士渐压倒文吏,有了王莽。但此乌托邦的失败导致儒士理想主义转向理性务实,因之东汉王符、桓谭直到郑玄等皆儒吏并重,且治律令,奠定了儒法混治的状态。需要补充一个背景,王莽那种搞大共同体的“儒”,表面在“复古”,其实基本精神仍然是秦汉帝国性的。
太啰嗦
虽然很多点位都颇具启发意味,堪称妙笔,但妙笔屡屡被重重叠叠的思想史论述围绕支离,难免失之散漫,从阅读体验甚至理解转化上讲,绝非一件好事,换言之,这是一本对大部分阅读者不甚友好的专著,需要与阎老近年来的北大公开课一并参读,以助消化。但,此书依然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研习经典之作233
“无论如何,思考不会中止。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诉诸良知与理性的指引,如此而已。”(阎老师此书视野与格局非一般历史学者所能比)
强线索,强史料,强驾驭,杰作
谁人论今日儒生与文吏的分化及其互相渗透
读到太晚。和余英时对士大夫的研究一脉相承,但要更加学理化。余英时的东西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非常精辟但可能过于精辟,就失去了迁移运用的空间。阎步克的东西会更加“有迹可循”一些。
“毕竟,我只能做我能做的事,我做了我想做的事,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