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语言学的邀请的封面

语言学的邀请

[美] 塞缪尔·早川

出版时间

2015-07-01

ISBN

9787301259702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者序

本书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讨论的问题属于语义学范畴。语义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们中国,不但知道这是一门什么学问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连这门学科的名字都不曾听过。照常理来说,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一门冷僻而陌生的学问与我们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这本书却绝对是个例外,读起来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枯燥。这固然要归功于作者“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译者的译笔灵活通达。在改用中国古诗词代替原书例句这一点上,译者更是功不可没。

虽然我们对这门学问很陌生,可是书中讨论的问题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碰到的问题。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怎样说话、怎样听话”,话说对了有什么好处,话说错了有什么不好、会惹出什么祸,把话说好是如何重要;也许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我们既能读又能写,还要学说话吗?我们一出生就牙牙学语,学到如今还不够吗?谁不会说话,还学它干吗?还要读者本书?且慢,恐怕最需要读这本书的人便是那些自以为早已会说话的人。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会不会说话呢?恐怕得看完这本书才能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答复。

这本书所说的“话说”或“语言”也包括“文字”在内。第八、九章实则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协作。对爱好写作的读者朋友来说,本书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

目录
第一编 语言的功用
第一章 语言与生存
第二章 符号
第三章 报告用的语言
第四章 前后文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书三观太正了。
妈的就是这本书写的太好了导致我去选了linguistics,结果发现是个超难搞的学科。
一本根本不像译著的译著
与语言学入门几无关系,浅显宽泛的通识,实在没感觉。
这书估计再晚几年会被封……
看完之后感觉收获颇多,这种收获多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从小到大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言辞的环境,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其中作者指出了最核心的一点:牛1不是牛2。 也就是说,虽然它们都是牛,都被称呼为牛,但牛和牛之间有差别。这一逻辑放在许多事物上都适用,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够尽可能地消除我们对事物的刻板印象或是基于经验的偏见。
看完发现人文社科真的不分家,或者说所有人文社科都可以来上一勺社会学🥄 书中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关于文学的功用:让我们得以体验更多不同的人生,发现并理解不同的价值观点。而流行小说却是不断地重复社会上已有并被公认的“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观看过程中我们会有一种解气的快感,但事实上并不利于我们视野的扩展。而从另一角度说,流行小说的畅销实则也是巩固了社会的团结,在小说中对破坏社会秩序的人进行惩罚,即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借助象征性手段使读者代入自身并消解个人的愤怒情绪,以此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社会团结。 当然书中还有更多的关于人生困境的注解,是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启迪的宝藏小书。很庆幸新的一年能够读到这本小书,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的想法,也开始逐渐明确我心目中的“好书”定义。
废话挺多的,把我读烦了…
其实是借语言现象为切入点,谈一些作者本人深信的人生道理,读到自己有感触的部分会大呼有趣,大部分还是高端的成功学结课论文而已。
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极佳展现,太有趣了,读这样的书是对自己灵魂的爱抚。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