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文化的转轨
程光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11-01
ISBN
9787301264010
评分
★★★★★
目录
目 录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程光炜/1
第一章找一个根据
一 1938年的武汉
二 毛泽东的评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好的题目却写得很一般,编校也偶有疏漏。洪子诚的高度和深度真是对比更知可贵。不过鲁郭茅巴老曹在当代——这个课题真有太多可挖的东西了,富矿啊。
不好。1.方向不错,但不幸研究此课题的客观条件不允许,由于资料不能解禁,审查依旧严格,致使文中罗列出的材料异常平庸,无甚可观。这是客观限制。2.主观上则研究的方式似乎有问题:“文化的转轨”这个题目很好,但实际写出来的却是“鲁郭茅巴老曹”的研究史而已,而内容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因而与同类作品就拉开差距了。如果就作为“接受史”的类别来做,是否会好些?
看了鲁和郭及最后一章。程有点糟蹋了这个好题目,其中随便拎出一个对象来也能写一本书了吧。总体写的有点糙。如果是洪子诚老师来写估计会很精彩。
读完,前两章想建构阐述的问题真的很好,后面一些材料的讲述有些流于对研究者理解同情的回护,因此缺乏了更深的挖掘,像写传记吧又想拉回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那里选的点又很有价值。看的过程中笑了很多次,多次提到笔者冒着北京冬季的寒风/辛苦去工作哈哈哈,怨念很深了,隐约的揣测下程公这种“孤岛”“中原”说法还有些别的由头。
文不对题的二星书,非常遗憾。作者对六位作家都缺少深入的研究,所以把好好的选题浪费了,一本本应有点深度的文学史论变成了并不好看(因为都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的八卦集。原因就是走捷径。又想写文学史论又想走捷径,是没有出路的。
史料不够翔实,且作者废话太多,优势是系统性的介绍了鲁郭茅巴老曹在当代中国的处境,但也不乏作者“前理解”强烈的影响…
好看、唏嘘,抱佛脚速读神器。
文化的转轨,背景是历史大潮的转轨,前景则是作为个体的文人的或是不知所措、或是主动迎合的转变
虽然书名的时间截断在49~81年,故事的开端实际上前置到了30年代。现代作家如何进入当代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历史细节的复原与体察很生动细腻,没有太多深奥理论的渗透纠缠,阅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写郭的章节最为出彩,以浮士德为参照洞开了郭的性格心理,字里行间难掩对郭的同情和体谅。以吴越和北京两地的文化来串联茅盾与老舍,从蘩漪照见曹禺的敏感怯懦,分析也不失深刻,相形之下鲁迅和巴金的部分略显笔力不足。有意思的是时常“镶嵌”在六巨头故事周边的沈从文,那或许是另一个值得书写的故事。
比较适合我这种初踏入当代文学的新人阅读,试图进入当时时代环境,来对历史做出解读,从六位经典作家入手也是不错的角度,颇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