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的封面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

李斌

出版时间

2016-11-01

ISBN

978730126891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描述了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的复杂面貌,提出了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矛盾,并试图回应近年来关于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探讨。思想道德教育、知识灌输、文学教学、技能训练相互冲突、缠绕和斗争,构成了该期中学国文教科书发展演变的主要矛盾。新文化运动前,这一主要矛盾表现为"古文作法"、保存国粹、"厉行明史"的并置和冲突。1920-1939年间的初中国文教科书分思想道德教育、文学教学和文章作法三种,后者逐渐占据了主导,但其内容多为系统的文章知识。1922-1939年的高中国文教科书以经史子集等传统文献为主,近人学术论著为辅,突出国故知识。1940年代,国民政府编出《初中国文甲编》,推行"党化教育";与此不同,叶圣陶主编的4套中学国文教科书以读写能力训练为主。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本书建议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以读写能力训练为主。

李斌,男,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育,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出版有《教材中的鲁迅》(合著)、《沈从文画传》等著作,编有《打开民国老课本》《1911—2008叶圣陶研究资料索引》等学术资料,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北京大学学术十杰”、“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奖励。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务。

目录
序言温儒敏
引言1
第一章民初中学国文:古文作法、保存国粹与“厉行明史”29
第一节林纾、吴曾祺所编教科书中的“古文作法”34
第二节民初新编中学国文教科书与保存国粹5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该书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小学教材》为基础,又增加了若干种教材数目,形成文献基础,按照时间序列(1919年以前、1920-1930年、1930-1940年)和中学类别(初中、高中),爬梳了国文教科书的基本特点,围绕思想道德教育、技能训练、知识灌输、文学教学四者的此消彼长,结合时代思潮和文化特点展开分析。虽题为教科书,却也偏重配合国文科科目使用的选本和读本。从书信、回忆录、文集等文字中辑录反证的文字较多,史料可靠性相对差些,文献爬梳功力一般。尤其是与北大出版社同时的另一部《民国大学中文学科讲义研究》对读,尤见出作者在钩沉史料方面仍需下功夫。全书也不乏亮点,如吕叔湘对笔记本的重视,开明书店教材的经典化过程等等。温爷爷作序,但与金鑫著作相比仍相形见绌。
学年论文写作用。
材料较丰富,但描述多于论证。对于进一步研究来说,可作为挺实用的资料。
这本书可以说达到了作者在绪论中所提的预期效果,的确是将研究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的。
作者设定的研究目的与实际研究内容契合,是很好的参照用书。有个笔误:141页第二行的“十九套”应是“三十九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