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的封面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陈平原

出版时间

2016-05-01

ISBN

978730127072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在思想史、学术史与教育史的夹缝中,思考文学史的生存处境及发展前景。从学科入手,兼及学问体系、学术潮流、学人性格与学科建设,既总结百年来中国人从事文学史撰述与教学的经验,又质疑那种根深蒂固的文学史情结。辨析得失的同时,更希望探究可能的出路。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第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09)等。

目录
增订版序
第一章 新教育与新文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一、“虚文”之不可或缺
二、“文学史”的意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向往北大
2017.5.16 晴
史家眼光与文人趣味大有不同
读过全然没有印象了……
文學史學史的部分還是有點太多了, 說來說去都是同一堆話。功力固然深厚,但還是沒能滿足這個題目給人帶來的期待...
新学期开卷有益,很难谈出新的读后感了。短评里的呈现大于论述云云,也是我要自我反思的地方。只是震惊批斗王瑶“上课马克思下课牛克思回家法西斯”这个说法,竟然来自程毅中的检举……
二、三章颇可观。平原君说:评判学者,除了“功力”是否深厚(书读得多不多),更得看有无学术上的前瞻性(路走得对不对)。……谈论大转折时代的学者,“功力”或许不及“眼光”重要。傅斯年没说胡适学问好,只说“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反过来,有的学者功力深厚,但主旨错了,在学术史上的贡献,就不及生气淋漓的胡适或周作人(如在北大讲哲学史的陈汉章以及讲英诗的辜鸿铭)。 然而平原君是以剪裁穿插材料为长,宏大判断不合其性(所以那本《千古文人侠客梦》做得那么拘束)。
引入课程、讲义、课堂等等,有很多掌故,很多情怀,或缺一点思想穿透力。林纾那篇最好,有写出新意。
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为一种趣味、眼光、风格和情怀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