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美,这奇特的理念的封面

美,这奇特的理念

[法] 朱利安

出版时间

2016-07-31

ISBN

9787301273487

评分

★★★★★
书籍介绍

什么是"美"?西方历代哲学家如何各自演绎并逐步发展起如今"一统天下"的美的理念?中国思想又是如何看待"美"的?在"美"于19世纪末被引进之前,中国思想是否已经具有一套评判和鉴赏艺术的标准?西学中的美之理念是否存在没有被思想之光照亮的盲点?

作者认为,西学中的美之理念的单一化特征,使得我们脱离了感性的多样性。以致于当我们被纯粹来自感性的情绪所震撼时,理论的单一竟会令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猝不及防。当西方哲学将"什么是美"的问题升华至"美的本质"的理性层面,并将其作为恒久追求的答案而神圣化时,中国思想却没有孤立"美",把它抽象化。在中国思想看来,"美"的最高境界在于"气韵生动"、"传神",在于"自然为上品之上",而达到此一最高标准的过程更是在不为人所注意的转化中得以进行。从中西方关于美的概念的差别入手,作者发掘出了与'美'直面相见的现代艺术所可能遭遇的其他...

(展开全部)

目录
序/1
一美的、美/
二来自美:哲学的习题/
三一个不可能定义的轨迹/
四观察:中国不存在美的霸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通过中国的审美观念审视自家文明中“美”的理念,以及其自身所蕴含的风险与危机,由此反过来也彰显了中国之观念的通达与生机。阅读这本书感受很复杂:一方面对作者十分钦佩,但另一方面却慨叹,当西方正在遭受“美”之理念的病痛折磨的时候,我们却不假思索地全盘拥抱了,甚至连它引发的病痛也当成了学习的榜样!
柏拉图的理念化拒绝了从场景到场景到平等过渡,通过把“美的”提炼为“美”,实现了本质-对象的二元结构。
哎,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叹气,怎么不会好好说话。 不仅不会好好说话,学术论文也可以写得这么意识流吗?(满肚子怨气,毕业论文让我搞这个我好南南南……)
许多论述和作者的《山水之间》有重复到,“美”生于两极之中;西方从过于直白地注视“美”转而进行批判,属于中国的表达如:秀润,传神,气韵生动却在如今被“美”一字蔽之(质的掩盖下太过便利),想到之前有个朋友就对于感受的描述吐出的字太过直白和这个问题相像,“美”早已不是一个不可量产的珍稀词汇。另外一星扣给翻译
五星给朱利安的思想,负的两星给翻译。朱利安对于中西“美”的意涵给予区分,对于中西美学的特征进行了论述,思路与其《大象无形》相似,但因为是偏重理论,文字更加精简。中国的美独特,西方的美普遍,中国的美具体,西方的美抽象。最关键的是,“美”不是中国文化占主宰地位的标准,中国艺术有千变万化,指向的不是美,而是生命。
从“美”这一纠合现象与理念的概念切入,借助中国对西方文化传统的反省。中国文化站在运动发展、具体多元、相互联系的世界中思考与鉴赏,东方艺术之美不在“形似”,而在山水的相互致意(极性及其关系性)中,在捕捉“神韵”(意象的运动性)的写意中,在言辞丰富(多元而非本体论下的单向性)的评价中,在天时人和俱备的鉴赏条件(情境性)中,而一切又围绕着两种文化传统的思维差异展开,你来我往,非常生动。 论西方之美的文化霸权处,让人想起文创店里批量生产的梵高和莫奈。当我们还在搞球不懂、附庸风雅的混乱中时,这个法国老头已经捡起我们视为稀松平常的传统来关切西方自己的问题:本体论消亡后、美所承负的后现代性。我现在有点怀疑自己的成分了……
朱利安老师太轻盈了
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关于西方美学,没读过原典,所以也不大能透彻地领会那些概念。而其中的中国美学,还是直接读原典来得更流畅。翻译也实在让我有些读不下去,翻译过来也完完全全是西方的思维、语言,读得太累了。(当然,可能是我学力不够)
译者说“美”在西方是霸权,在东方则不存在对应物。我认为是种误读。作者徐徐展开的中西间距,都是成对的概念呀:形式对应变化、轮廓对应气象、判断对品、临在对孕含。仿佛只有“美”没有对应物,其实不然,法语之beau,其实就是汉语之“美”,中国民间对“美”的使用完全称得上霸权,美人、美食、想得美,这并非“名实”,而是于连聚焦的石涛、顾恺之并非中国文化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