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的封面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江晓原

出版时间

2016-09-01

ISBN

9787301274934

评分

★★★★★
书籍介绍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最好的桥梁。本书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行文简洁流畅,合乎"科学"的简明,也不乏流露文采之处,是一本较好的普及类通识读物。新版除修正原书个别纪年、数字错误外,增加了三篇附录,讨论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以及对于科学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在正文的科学史梳理外,更贴近社会现实发言,更具启发性。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9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成果及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播发全球通稿。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导 论 科学史的意义
一 "无用"的科学史
二 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与萨顿的贡献
三 科学史的诸种功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江的导论,败兴而归。
从头读到尾。@微信读书
非常不错,条理清晰,江晓原教授很有见地。
还行的科普书
科学史的编年史与思想史结合的相当好,科普书的典范了。
(标记错了,补第二版)好书!太好了!最好的是第二版最后部分江老师的几篇文章以及和记者的对话!震撼!心灵受到涤荡的那种!总结来说就是反科学主义!1.科学不是绝对正确的;2.科学无法解释一切;3.科学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信仰科学是一种选择,科学是一种工具,科学和经济纠缠在一起已失去了纯真,要对科学保持戒心。人文学科永远不必为科学俯身。(以上均为最后几百页的感慨)关于前面的科学历史部分,感触就是科学是在不断否定前人的基础上行进的,这个过程包含了混沌甚至“迷信”,但都是在不断地以自己的视角解释世界;科学也是在不断认识世界,认识这个物质世界;哲学是一切的开端,天文学是发端,数学是基础的工具,然后是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学更多的应是一种信念!但我可以选择不相信~
读中国古代科技史思想史那两讲的时候,几乎十行一段文言文,让我不得不佩服李约瑟到底是什么神仙。。。总体就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入。。。Ps:但是本书的一个缺点在于,引用太多文言文和公式推导,对理科生文科生都很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