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的封面

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

程乐松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301279168

评分

★★★★★
书籍介绍

对道教的学术研究兴起于晚近的一百五十年,在这百余年的传统中,道教的文化形象逐渐被固化为迷信、愚民实践、缺乏宗教传统的神圣性及缺乏原创性等,这些刻板的印象严重低估了道教的文化价值。本书从观念史的视角入手,聚焦于神秘主义、身体、不死这三个核心概念,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及生活世界出发,诠释了道教在中国人的日常及信仰生活中的角色及其背后的理路。这种“同情理解”的研究视野有助于弥合历史与信仰之间的巨大鸿沟。

程乐松,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78年8月生,江西德兴市人。2006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为六朝及隋唐道教史、两汉思想史与早期道教、宗教经典诠释学。

学术研究主张以“宗教(信仰)的方式看待宗教”的基本立场,运用文献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与信仰语境,阐释道教经典的文本历史及特点,由此尝试建构关于“中国文化史中的道教”的学术阐述。主要著作有《即神即心——陶弘景与茅山真人之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程乐松开设道教及宗教学理论的基础与研究课程。近年开设的课程有《道教史》、《道教与民间宗教》、《道教研究》、《海外汉学中的道教》、《宗教学原理》等。

目录
序言(王宗昱)
第一章 纷繁、不经与“可理解”的道教
纷繁与不经的道教:学术叙述的挑战
可理解的道教:观念史的可能性
第二章 言道与术道:道家思想的信仰空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书我觉得比后面的尘居与耽玄要更接地气一点,观念史的方法论其实没有一以贯之,但重要的文献,主要的学者都回顾到了,也粗线条地勾勒了一下道教意味着什么,内景存思的那一章不错,整本书我觉得后半本比前半本要好一些。
说是专著吧,里面确实有大量的研究综述,却基本谈不上有哪些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说他是教材吧,又充斥着大量的原始文献的堆累。姑且可以看作一本道教现今还有哪些可以研究的导论吧。
①学术史梳理当然重要,汉学家牵出的话题也值得检讨;但太长。②相当注意潜在的反论,但事实而非观念层面的点反而有时论述起来有些随意?③不过还是不容易…
通篇云山雾罩。
好喜欢💕
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尽管全书确实围绕“身体”、“不死”、“神秘主义”来写,但是不断地围绕这三个主题综述介绍其下的各家观点,而作者本身的观点与论述却略显不足。同时,整本书的文风与言语充满了哲学著作式的云山雾里,看下来实在叫人头疼。
虽然提了很多有趣的选题、抄了很多书,但太浅了,看材料就知道结论了。不像专著,专题导读。
读到一半都忍不住来评论一下,非常学术写的相当好,其中每个概念的辨析,对于研究本身的思考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把学术做到非常精深的味道,也能够把道教这个大话题真的能用一个理论框架给构建起来。 又花了很久终于读完了,因为标题是观念史我还以为是史学论文,最后发现程博士是哲学博士,真的是全书都带着哲学的那种用词非常抽象,力求表达精准,充满逻辑条理的感觉,读来每句仔细看都能懂但是晦涩,每读十五分钟内必睡着的那种。 但是真的读完了又觉得每个描述和观点都讲的相当好,也因为其足够抽象而具有相当的高度和广度,真的可以说通过一本书便讲完了道教这个大话题下的许多东西,也凭此引人反思起人类文化和自己观念中那些超越性追求的存在和可能来源于道教文化的观念。 非常好也非常有特点的一本书。
今夜在与毕业论文材料对视的时候,突然被🍊师点化了,特来转发讲稿庆祝。说,谢谢🍊师!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