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波峰与波谷的封面

波峰与波谷

阎步克

出版时间

2017-03-31

ISBN

9787301281482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治制度如同波澜壮阔的波峰与波谷,不断演变、发展。从“大禹治水”的氏族社会到科举制的士族门阀,从胡汉杂糅的十六国到南北朝的皇权与门阀,再到隋唐帝国的复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演进。《波峰与波谷》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11月出生,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教授,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以及政治文化史。阎步克教授发表了众多著作,如《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等,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百余篇史学论文。他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古代官阶制度、政治文明以及政治体系等问题。
推荐理由
《波峰与波谷》一书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涵盖了政治体制、官僚体系、法律制度、社会等级等多方面内容。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对古代中国历史、政治制度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古代中国历史、政治制度、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专业学生
对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和思想感兴趣的学者
想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二版前言
序言
一 官僚帝国体制的观察视角
二 波峰与波谷
三 常态、变态与回归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们祈求人类理性的进步,尽管并不确实未来;同时在反观历史之时,无所回避,尽量正视并忠实描述。”挺悲壮了,中国暴力专制史的出口在哪里? 为何是秦汉,能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模版的原初起点?读出一点文化决定论的味道,常态与变态的所有论述中都隐含了这个基本的预设。是模版的话,变革既能解读成“变态”,也能理解为逐步孕育发展的“常态”。如士大夫政治的建立是在秦汉帝国以后,书中认为它是秦汉模式中最晚建立的常态,给出的解释是政治体制的奠基先于政治文化。总之中国是个超稳定性连续性文明,说的不好听点是停滞论
好气啊,现在才读到这本书,不然很多问题不会疑惑那么久!
阎先生讲中古史,主要是以政治制度、政治势力、政治文化的演化以及彼此的关系,人与制相结合,来考察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虽博采众家,却也不乏一家之言,对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的反拨,即提出唐宋两朝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相异性,远达不到“变革”的程度,就鲜明地彰显了先生的治史方法:虽也参照分期论、阶段论的特殊性,但却更注重从特殊与变态中找寻常态,从不同阶段的曲折与旁逸斜出中寻找“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及造成变态与导致回归的机制与过程”。从秦汉的波峰,到魏晋南北朝的波谷,从秦汉的“奠基—定向”,到魏晋南北朝的“变态—回归”,从专制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及“贵—贱”“士—吏”“文—武”与“胡—汉”等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阎先生从数百年的波动中,构筑了上自秦汉下迄南北朝并开启隋唐格局的历史轨迹。
再版前言值得认真一度,很多我想不明白的地方,里面说得非常简单明了。
完美的普及读物。适合高中生课外阅读。可搭配b站阎先生上课视频。 分科分层 法规文档 选贤任能 贵—贱 士—吏 文—武 胡—汉
“无论如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就是中国政治的‘常态’,这个‘常态’是秦汉帝国所奠定的。中古时代帝国衰败低落,中国历史的其他一些可能性,得以显露出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政治波动和‘变态’”,但制度的实际波动实则是基于一种“政治文化模板”展开,“乱世”、“治世”之分亦由此生,并最终牵制着波动的政治回归“常态”。 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普及向读本了,浓缩了许多阎老师在其他著作中的论点和方法。(不过如豆友所述,文法吏以及法家所主张的所谓“法治”似乎并不一定承载着“理性行政精神”(见第五章“儒·法与儒·吏”))
干货漫漫与要言不烦的完美结合,读完有通透之感。每段里面可以看出作者故意加的俏皮话、解释性的句子来突出普及性。有趣的是,我读过的好几本拍案叫绝的学术著作,都自称是普及读物。
皇权的衰落与回归,历史很多时候都是从低谷之中迸发生机的
“我们祈求人类理性的进步,尽管并不确知未来;同时在反观历史之时,无所回避,尽量正视并忠实描述。” 历史学家真厉害,谁再黑文史类人的逻辑我就拿书糊他一脸;再加上这样深入洞察的研究和慈悲心,更是让人钦佩。
读过之后,深感对于历史知识的欠缺。历史照进现实,时隔千年的现实竟有不少的重复现象。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