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的封面

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

张勇

出版时间

2017-06-30

ISBN

9787301285176

评分

★★★★★
书籍介绍

《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以梁著清学史三种为中心的研究》细读梁启超三种关键的清学史著述,澄清梁启超在晚清“今文学”运动中的角色。从细处再现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及陈述语境,是一部精心打磨十年的思想小品。

内容提要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既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又是记述者和阐释者:无论是清末新政、民初宪政等政治大事,还是晚清学术传承等文化思想进程。《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以梁著清学史三种为中心的研究》从梁启超三种关键的清学史著述(即《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第八章《近世之学术》)入手,还原梁氏前后叙述的不同语境,澄清其在晚清“今文学”运动中的角色,将梁氏及谭嗣同、夏曾佑等人的“今文学”言论加以历史的解析,呈现出一个逐渐生成和变化着的过程。

目录
“清华国学丛书”总序1一知识的源流: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研究二变化的“形象”:梁著“清学史”三种有关晚清“今文学”叙述的比较三学术与政治:《近世之学术》读解四“偶然”的背后:梁任公著述《清代学术概论》之心意五两种“兴味”与“晚年定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著述由来与意旨六“自述”的检核:“今文学”运动中的梁启超七变化与不变:重新认识晚清“今文学” 附录经今文学的异趋:张尔田与晚清民国时期的经史学 后记
用户评论
民国学术该祛魅了。本书堪称精彩,我甚至没看完就忍不住搜作者的简历和文章,可惜他似有旁志,不怎么写文了。
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典范之作,论《近世之学术》部分最佳,其余部分稍逊,本书最大价值在于指出既有清学史谱系是由个人、学派以及时代风气共同建构的产物而远非历史之实像,附录关于张尔田的个案则是关于被既有清学史解释体系所遮蔽的两浙之学的一次重访。
考察任公三種清學史著作的時代語境,比如任公與章太炎、胡適的政見之不同、任公在民國的政壇活動等,揭示任公對“今文學”的論述如何在各種因素影響下不斷有所變化,頗有啟發性。此書不以文獻考索見長,而以思力取勝。
第三至五章的讨论最精彩,事实上部分接续了朱维铮的观点,从作者的表述中也可以看到朱维铮的影响,惟全书言语繁复,同一句话多次出现,引文也多有反复,若能精简言语则更佳
今日的晚清学术史基本沿着梁启超的清学史路径在走,而作者则对梁启超本人的清学史认识过程做了分析,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带入经学。引文太多
独具只眼,不作高论
本书乃是张勇的学术代表作,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必读书目。
补标。非常好的思想史写法。分析梁启超三种清学史叙述背后的思想史语境。认为近世学术在回应章太炎的清儒,革保论争。以先秦学高康梁位置。概论则意在参与新文化运动,交好胡适,以今文经文艺复兴承新时代线索。三百年则怀与胡适在整理国故上争胜意思,串联政学关系,发挥德性意义,主张自己派别引进西学之功,并因科玄论战中两派对清代学术的不同看法而隐去文艺复兴和科学话语。还发掘出戊戌前梁启超思想在宣扬孔教民主,并不谈伪经,排荀以弱君权,意在改制。三种清史不变的是对思想解放的致意。此外还关注到02年10月梁的思想回归,但后撤幅度未必这么大,还是言革的。夏早年已经批评墨太力行无乐了。科玄论战同时梁启超在批评胡适最低限度国学书目,科学-赛先生,梁派与北大的门户争论。早年少言伪经和排荀对,但倡大同和保教,康已经有了。
任何一种学术史的叙述,都带有作者和时代的印记,需要将其放回它产生的“语境”中进行解读,所谓“经典”的文本亦是如此。通过比对梁著三种清学史,可以发现梁对晚清今文学及其师徒二人的定位前后并不一致,这实源于梁因应时事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强调的重点。但在梁的今文学叙述之下,仍有一贯的对于晚清今文学思想解放作用的肯定(固然,对思想解放的对象和目标——中西之间——的界定亦有不同)。因此,对晚清今文学的传承脉络等问题存在加以检讨的必要,尤其不可忽视的是龚自珍、戴望乃至张尔田一脉的常州今文学之浙西一系。 问题主要是史料剪裁显得太赘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