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张小明老师写凯南的书之后读的这本。第三章第95页第12行,石斌老师批评保罗·尼采回忆录里“厚此薄彼”,“并不客观”(“然而还是在朝鲜开战的这个讲话中准确反映了美国的立场blabla)。这个转折挺无聊的。回忆录何必客观?在研究对于文件档案公开化特别高美国外交史的时候,客观部分从档案里找。回忆录的价值更多在于展现主观的那一面,快意恩仇,臧否人物。写的和官方文件一致,倒也没有意思。最后,尼采回忆录From Hiroshima to Glasnost(第478页)中译名尚可商榷。glasnost直译为公开化,丢失了历史语境。这里特指戈尔巴乔夫的那个苏式“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