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译介学导论的封面

译介学导论

谢天振

出版时间

2018-03-19

ISBN

9787301289952

评分

★★★★★
书籍介绍

《译介学导论(第二版)》主要阐述了译介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当前的国际译学背景。译介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和重视,然而译介学并不是平白无故地发生、发展起来,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外翻译研究史上绵延千年的“文艺学派”为它提供了非常丰富、扎实的文化积淀,而*近三四十年来国际译学界中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更是为它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并直接促进了译介学在当今国内外译学界和学术界的蓬勃发展。反观国内翻译界和译学界,具体论述了国内翻译界在译学观念认识上的滞后问题,这也是在当前中国我们研究译介学的现实意义。

前三章探讨的是译介学研究的实践层面,第四章谈的是文化意象的传递与误译问题,通过这两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的讨论,作者想让读者能够从文化层面上去发现和思考一些翻译中的具体问题。第五、第六章分别谈了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和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关系与区分问题,是两个非常大的问题,里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可以发展,对此我在第十章里有所说明。后三章也即第七至第九章展示了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前景,作者仅仅选取了解释学、解构主义和多元系统论三个当代西方文化理论,其实译介学的理论研究前景远不止这三个层面。但具体谈了这三个理论以后,读者就可以举一反三,自己去发掘新的理论研究层面了。

谢天振,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博导,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译协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MTI教指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翻译委员会委员。

目录
绪论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研究
第一章 翻译研究的文学传统和当代译学的文化转向
——译介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译学观念的现代化与国内译学界认识上的误区
——译介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最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部分让我想立马把书架上女性主义的书都读一遍。
备课参考,挺有货
🚲🚲🚲🚲🚲🚲🚲🚲🚲🚲🚲🚲🚲🚲🚲🚲
创造性叛逆。创造意味着译者在还原或再现原作时的主观努力,叛逆意味着译作必然在呈现形态上对原作的客观背离。一体两面,译介学之核心。
虽然挺重复的……不过也挺开思路的……可惜这学期没时间搞解释学和后殖民了,稍微涉及一下吧
虽然跟以前几版颇多重复,但整个思路和理念还是挺有趣的。“译介学”里的“介”不是“介绍”,而是“中介”这一中转之意(所以窃以为Medio-Translotology这一英语译法还是比较恰切),意在凸显作为中介的翻译对构建国族文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包括文体、方法、范式、语言、文化和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要知道莎翁的经典化并非是由英国人推动,而是由德国人完成的。再想想《哀希腊》,虽然并非拜伦的经典之作,但其汉译本在五四时期发挥了类国歌的作用,鼓舞和激励了无数五四青年。已故的谢先生俄语出身,却不拘囿于该学科本身,转而利用自己谙熟的学术资源,走上了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这样一条更为开阔的道路,这尤其值得小众学科出身的学人思考。
大概是我认真看完的第一本翻译理论书。有几章看得我热血沸腾,燃起学术梦想,然而后面的间性理论解构主义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