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回家的路 我与中国的封面

回家的路 我与中国

贺桂梅

出版时间

2018-04-24

ISBN

9787301294215

评分

★★★★★
书籍介绍

舒衡哲(Vera Schwarcz)是美国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东亚系教授,有名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犹太史研究专家,也是诗人和作家。1979-1980年,舒衡哲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一年时间,是中美建交后靠前批官方交换学者之一。本书将围绕舒衡哲的个人经历和学术道路,以她的中国经验和中国研究为中心,全面描述她的学术历程。内容涉及她的求学经历,特别是1970-1980年在北京大学的生活;主要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思想立场,包括《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张申府访谈录》《鸣鹤园》等重要著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她在跨文化研究视野中对中国问题的思考。

目录
001 | 引 言
009 | 第一章 从罗马尼亚到美国
023 | 第二章 北大岁月
076 | 第三章 聆听“五四”老人的声音
105 | 第四章 中国启蒙运动的光与影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起来很畅快,也很有料。一个多语者,在台湾南部大醉后竟然搞不清楚自己究竟以何种语言思考。记得赵俪生回忆,舒衡哲80s找他访谈时,发现当年的左派如今开始重视孔子了,鄙夷形于辞色,于是不欢而散。而舒现如今却声称自己已超越了新马克思主义的左派青年阶段,学希伯来语,严格遵循饮食戒律以做一个真正的犹太人。另外,李泽厚的“救亡压倒启蒙说”和“六代知识分子”论原来或袭自舒的观点,或为两人讨论而得,李却从未加以说明。访问者贺桂梅的观点在这里也流露得比较直率随意:“知识分子应该抛弃那种他们享有某种特权的心态和思维逻辑。当然‘文化大革命’那样迫害知识分子是不好的,但我认为毛泽东时代要求知识分子放弃他们部分优越的生活而工农化,这种事情并没有那么不好。……我主要是不大喜欢80年代知识分子的自怜和怨恨情绪。”
舒衡哲这本小书,与之说是口述史,不如说是犹太知识分子的心灵小史。或许,只有多难的民族,才会格外关切沉默之中的声音(voice within the silence)、过去之上的历史(history beyond the past)。由此,犹太知识分子往往会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在YLS的时候就发现,凡是对中国思想(而不是所谓的中国问题)感兴趣的,往往都是xxman教授(Ackerman、Whitman、Kronman...)。
不少有意思的回忆和判断
舒衡哲本身也是做口述史,因此讲得很多,料也多。特别是80年代学术史(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八卦,有很多…另外着重谈了自己的学术历程。
挺有意思,惟对自己怎么转向犹太教的涉及不多,想读一读《鸣鹤园》
‘他也曾谈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他觉得走出一个人的本土文化,通过到国外学习或是与国外思想深切地接触,这使“五四”知识分子们可以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打量(或欣赏)他们自己的传统。对朱光潜而言,就像伏尔泰或孟德斯鸠那样,遭遇一种外来文化,是更深刻地进入一个人所拥有的事物的最好方法。也可以说,促进启蒙最内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人的思维之网投向最远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