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的封面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

陈平原

出版时间

2018-06-30

ISBN

978730129557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梳理侠之观念的形成,探讨唐宋以迄于20世纪武侠小说的发展;二是横向探讨武侠小说中行侠的手段、主题、背景及过程。全书将小说形态学的研究与文化发生学的探讨相结合,是一部视野广阔、研究扎实的武侠小说研究著作。本书1992年初版,从初版到现在,中文版已是第6个版本。这本书是陈平原学术著作中的畅销书。英文版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白俄罗斯文版入选“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

陈平原(1954- ),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先后在外国多所大学讲学和研究。1980年代,研究领域着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1990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

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学术自选集》(1997)、《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1998)、《老北大的故事》(1998)、《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文学史...

(展开全部)

目录
新版序
我与武侠小说(代序)
第一章 千古文人侠客梦
第二章 唐宋豪侠小说
第三章 清代侠义小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买来置于书架两年之久,趁着金庸大侠三周年祭日读毕。平原君在此书后记中提到,该书写作十分畅快,一年毕其役,在其所有著作中最偏爱此书,“因其撰述过程而获得了澄明的心境,度过了某种精神上的危机”。阖书之后,亦有相似感觉。圈划甚多,不暇记之。
考据颇多,纵贯古今,可叹作者的武侠小说阅读量,文笔却没有多少武侠气,概因学术行文标准还是作者说的并不喜欢武侠小说又来学术讨论?书中有一结论,作为武侠小说迷有不同意见:作者既然写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武侠小说,那又为何把“嗜血”这个标签贴在整个国民性上?二战结束前的几千年整个世界都有着大量的屠杀、死刑、决斗,不存在用“国民”来背人类野蛮的锅;武侠小说有杀人是共性,不代表大家喜欢的是这个共性,好比每部侦探小说都死人,但大部分人喜欢的是逻辑解谜的过程,武侠小说里被大众津津乐道的从来不是杀人场面;作者对金庸的一个独步之处完全没谈到过,就是人设。如果有总结各大论坛对书中角色的讨论热度,金庸一定在前三,这也从侧面证明喜欢武侠小说也有喜欢主角的原因,而主角并不怎么杀戮的。
从看热闹式的“知其然”到相对客观冷静审视的“知其所以然”,虽说是学术研究,但毕竟是对武侠小说的研究,故写的还是很通俗易懂,有种举重若轻的范儿。当然,喜欢武侠小说的不一定喜欢这本研究武侠小说的,明明只是为了娱乐消遣才去看武侠这类通俗小说的,干嘛还要再来“上课”,可我总觉得在懂一点理论性的东西之后,再去阅读武侠这类通俗文学,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20211208第二十本
好看的工具书
寒假第二本。一簫一劍平生意和中國人渴望被拯救的慾望。有一个问题,中国人集体无意识里的桃源梦和嗜血欲望是怎么被统合在武侠江湖里一体化的?理想的桃源和嗜血杀人,总认为有违逆之处,想不太通。最后附录和正文内容有重复之处,其余立论都很好,要是学问能做成这样也就没有遗憾了。
我已想不起来,想读这本书多久了。这几日闲将下来,终把此书大致翻阅了一遍。若论吾为何对此书,长抱戚戚之感。且观书名,便可知之。陈平原教授在中年一代现当代史的研究家中可称第一人,就其大名,我已信慕多时。在此书中,陈教授对侠及侠客小说的起源、侠客小说的发展阶段、侠客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都进行了论述。“武”“侠”原本是两家并不相关的名词,原本的侠是以侠义、侠骨称名于世,并不善于武功。如朱家、郭解。司马迁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比果,已诺比成,不顾其身,赴士之厄难”可见马迁重点强调的侠之品格其实就是侠义的精神。新派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对“武”与“侠”的关系,亦有相近的看法,其指出“侠是躯壳,武是灵魂,武是实现侠的手段”那么“武”为何会和“侠”结合在一起,侠客与刺客、英雄、绿林好汉的关系几何。请参看本书。
很扎实。
不愧是北大教授,虽然篇幅很长,但总有不经意的几句话醍醐灌顶,表述出自己感受过却描述不出来的感觉。 武侠小说的根本观念在于“拯救”。“写梦”与“圆梦”只是武侠小说的表面形式,内在精神是祈求他人拯救以获得新生和在拯救他人中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超越生命的有限性,我渴望的武侠世界就是如此啊,在时间的跨度上,往前看,可以不在乎青春消逝后老朽不堪的生活,往后看,可以不在乎苦难与心力所遭遇培养的一切化为徒劳,以一种永恒的原子状态感受世间,超脱物外,特立独行。 对世俗人生,对朝廷王法,乃至对江湖规则的理解与超越,傲视千古纵横六合的自由境界。 追求不受王法束缚的法外世界、化外世界,此乃重建中国人古老的“桃源梦”;而欣赏侠客的浪迹天涯独掌正义,则体现了中国人潜在而强烈的自由、平等要求以及寻求精神超越的愿望。
读得还算比较流畅,不过读的过程中也时时会提醒到我这是一篇学术专著,有时候会觉得和我写论文一样,冗长,详细,从源头开始讲起,引用大量诗文。 但,在这之外陈平原教授还提出了很多观点,1990年写的文章,放到今天阅读也依然给了我很多感触,果然是文化人,目光长远。 最令我醍醐灌顶的,莫过于这一句,武侠小说中“必须表现然而却不能公开面对的潜在动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文明人身上潜藏的嗜血欲望。
属于普及型的武侠小说类型学术研究,追溯武侠小说发展源头、历史演变、主题变化,分析武侠小说恒定的主题、主导因素、精神内核,历代文人对于武侠小说的态度变化,着重谈论20世纪以后金庸武侠的特色,行侠是目的,武侠是手段,虽然武侠小说是不被严肃学术所重视的通俗小说类型,但写武侠需要综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百家长,进入20世纪以后,武侠小说被赋予了更多文人色彩,除了与佛道的不解之缘,更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武侠小说能带给读者对公平正义的满足,也能让写作者尽情想象浪迹江湖的虚拟世界,陈平原为武侠小说正名,但可惜的是他并不喜爱读武侠小说,正值唐山打人案事件的发生,我相信受害的女性在被流氓欺辱时,无比希望她受难的当下能有个侠客能救她出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