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的封面

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

陈平原 编

出版时间

2018-08-01

ISBN

978730129564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收入关于文学史写作与教学的对谈十篇,包括:1.人文学者的命运及选择(对话者:钱理群、吴福辉、赵园、陈平原);2.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对话者:木山英雄、王得后、钱理群、陈平原、孙歌、赵京华、董炳月、高远东、王风、姜涛、程凯);3.“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与日中文化交流(对话者:丸山昇、严家炎、孙玉石、乐黛云、钱理群、陈平原等);4.海外中国学的视野(对话者:王德威、刘东、吴晓东、陈平原);5.想象中国的方法——以小说史研究为中心(对话者:王德威、许子东、陈平原);6.城市书写与学术声音(对话者:陈平原、陈国球、李欧梵);7.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对话者:宇文所安、陈平原、田晓菲、刘勇强、严家炎、乐黛云、段宝林、傅刚、潘建国、张鸣、杨铸、杜晓勤、夏晓虹、李鹏飞、柳春蕊、陈跃红等);8.“跨媒介对话”座谈会(对话者:李欧梵、乐黛云、陈平原、黄子平、王风等);9.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方向(对话者:陈平原、藤井省三、王德威);10.“拼命写,直到写出我想写的一切”(钱理群新著《岁月沧桑》讨论会,对话者:赵园、孙郁、姚丹、高远东、贺桂梅、陈平原、钱理群等)。参与对谈的均为国内外文学研究名家,对相关问题都有切身体验和深入理解,对谈中展现了许多精彩的思考及判断,富有启发性;而“对话录”这一文体本身,也决定了文字整理稿虽不成体系,但多有随意挥洒、生气淋漓的闪光点,读起来有趣有味。

陈平原,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

目录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陈平原
小引 陈平原
人文学者的命运及选择
“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与日中文化交流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那种接续五四的自觉很难不让人心折
看附录才发现这套书我看了不少,再接再厉吧。
北大中文系的海外朋友圈显然集中在东大(东洋)、哈佛(北美)和香港。(《海外中国学的视野》和《想像中国的方法》是对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一书第7、8讲的补完版)
书里主要是各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佬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几乎汇聚了该领域的最强大脑。他们不仅具备相当的学术功夫,同时不乏人文关怀,这也是和现有学院的普通教授大不相同的一点。虽说是以对话和讨论的形式展开,难免缺少思维上的审慎和逻辑上的融洽,但是其中流露出来的喜怒哀怨却是实实在在的,像关于海外中国学的讨论,可谓是火星四射,令我等小儿惊且慕。 陈平原将讲座和论坛记录编成书明显受到他和钱理群、黄子平在八十年代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坐标的经过有关,这种借助于对话形式的学术和情感表述其实是颇为值得推广的,因其不止于通往学界,同时又对话大众。
有趣,忍俊不禁。
精彩!
很有启发
《海外中国学的视野》一部分,内容很长,启发最深,于方法上给予烛照与警醒,咀嚼起来实在有味。《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跨媒介”如何对话》亦有收获。学者对话,当然比读论著轻松 ,但其实密度也实在不小,真要读懂字里行间的细节、一语带过的话题、提问与质疑、偶出的笑点,产生一种“心领神会”的“参与感”,也不是一件易事。
以论代史背后的无力。 含少数史料。 学者们都自觉(或无意)弃绝了属灵视域。 稍偏爱黄子平的灵气和王德威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