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经典之外的阅读的封面

经典之外的阅读

徐贲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301296462

评分

★★★★★
书籍介绍

每个阅读者都有在他自己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一些重要著作,也就是他能够从中找到对他来说是“重要东西”的著作。这样的著作不一定在公认的经典著作之列,但对阅读者自己却同样有觉世和启蒙的作用。

本书通过对经典之外的重要著作的解读,以“人性”“梦魇”“暴力”与“挣脱”四辑内容,思考并探讨20世纪的恶和如何抵抗恶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重大思想问题。全书从认识每个人自我的人性开始,以知识分子与抗恶的关系终,将思考和判断恶,作为知识分子积极介入公共事务的方式。全书知识、思想含量丰赡,行文理性、持平、不矜不伐,力求信而有征、发蒙起蔽,能够在读者们的体会和思考中生发出新的意义。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等书。

目录
序 / 001
前言:阅读的镜鉴——20 世纪的恶与抗恶 / 004
第一辑 人 性
1 沉默中有明白的声音——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房间里的大象》 / 027
2 人为什么自愿选择不自由的选择——乔恩·埃尔斯特《酸葡萄》 / 04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收录徐贲老师在2014~2016年(大致)间的专栏、导读、序言类文章共计二十篇。可以看做《阅读经典》的续篇。因篇目来源不一,文章风格和难度也并不一致,后几篇略简单。在徐贲老师的系列作品中属于较易读的一部,依旧是立足于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公共生活作启蒙和引路,说的是他国,篇篇都能照出自身,如果仅仅当作社科文学导读就太轻易了。
【藏书阁打卡】读的第一本徐贲的书,已经成为作者的粉丝,书中每一篇书评都给我很多的思考,虽然有些书我只是听说过书名,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去理解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篇好的书评当是如此。读过这本书,我不禁会反思阅读的意义,作为那些直面人性和生活真相的思辨性的著作,它们本该就是公共生活中的一部分,被读者阅读、探讨、批评,而不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或者作为研究的文本。当然,这又回到“公众需要怎样的启蒙”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以我日常的观察,在今天这样一个环境,其实,怎样的启蒙都不过分,无论做了点什么,都比不做要强。接下来准备阅读其他徐贲的作品,希望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
阿伦特说:“任何现代政治思考的先决条件都是,必须认识人所能作的无法想象的恶。”本书不写天朝,处处可见魅影,善与幸福我们未必获得,而不管哪种恶却必有份。何以如此?该当何为?徐贲先生的评论打开的思想视域,很广阔,也很深刻。有很多启发。手动力荐。
开卷
简单的读书笔记的集合,没有主题。另外每篇内部也没有就某个问题讨论,只是大概写了写书的内容。没必要集合成一本书,不如做列表或和实事结合在公众号一类的网络平台发,更有针对性一些。纸质书的缺点在于不方便检索
这本书,很多章节,其实就是作者想要谈论一个点,然后拿一本书来佐证,再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就像是在写书评。政治相关的那些篇章,不是很感兴趣,看了也不会有实质性影响。
评论为主
里面涉及的想法太多,一时间读不下去,可能日后再读才能再学习吧
西方经典的好处在于能剖析人性很多隐微难言的精细处 很多问题说不清楚 还是要靠阅读 从有智慧的人那里得到启发 人生很多问题烦恼 社会的结构 问题 往往由于思维模式决定 问题意识决定自己看待任何东西的视角 特殊年代出生 一生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更何况是家庭背景 越禁止越加强 变态性适应行为 越想要越没有 最好的状态是心悦诚服 发自内心的想要美好的 对不好的没有兴趣 人为什么要选择吃屎呢? 人的选择并不是完全由自己 受家庭环境成长背景社会拉力的因素很大 习惯性的选择负面 负淚待得太久了 无力没法改变 也不知道有美好的心境 以为只能这样 不是想的多少的问题 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往这个方向去想
需要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