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巴尔干两千年的封面

巴尔干两千年

[美] 罗伯特·D.卡普兰

出版时间

2018-08-31

ISBN

9787301297643

评分

★★★★★

标签

游记

书籍介绍
在世界的边缘,巴尔干半岛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巴尔干两千年》带领我们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揭示了这片土地上民族的崛起与衰落、信仰的冲突与融合。在这里,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生活的脉动交织,让我们一同探索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故事,感受文明的碰撞与共生。
作者简介
罗伯特·卡普兰,笔名"地理学家",是Stratfor公司的奠基人之一,顶级地缘政治分析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活跃于《大西洋月刊》等多家权威媒体,担任长期评论员,并出版了包括《阿拉伯人》在内的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著作,如《地球末日》、《地中海之冬》等,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深受读者喜爱。此外,他还与赵秀福等翻译家合作,将西方思想引入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如作品《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的中文版即出自赵秀福之手。
推荐理由
《巴尔干两千年》一书深度剖析了巴尔干地区复杂的历史、民族关系与文化交融,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和深入访谈,揭示了这一区域在欧洲与亚洲交汇处的独特历史画卷。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还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思考与情感,对于那些对世界历史、民族冲突以及文化融合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引人入胜且见解深刻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世界历史尤其是巴尔干地区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民族冲突与文化交融现象的研究者和学生
希望通过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过去来理解现在世界的旅行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曲:圣徒、恐怖分子、鲜血与圣水
第一部分
南斯拉夫:历史的前奏曲
第1章 克罗地亚:“于是他们就可以去天堂”
第2章 旧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西岸”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记者的历史与政治漫游笔记。罗马尼亚部分可以得4星,其余部分2星吧。地图与建筑照片加1星。以后不会再买卡普兰的书了
卡普兰就是在为Rebecca West的巴尔干游记做背书,依旧非常精彩。
作者是位受训充分,运笔纯熟的记者,文风聪明劲太盛,如同揭示八卦一样糊弄一堆花边新闻品评历史风云人物,也似乎上帝视角拨云透雾看穿历史真相。不过也是了,游记如何书写本就是私事,野心当然可以膨大。比较有意思的事作者笔下的希腊如同中国的西藏,几部文艺作品带火,吸引各路人马纷赴一场涤荡心灵之旅。
理想中的游记当如此。巴尔干是最初的第三世界,培育了第一批恐怖分子。长期受到拜、奥、奥匈、苏等大国压榨,他们内心充满无处发泄的沮丧,由于贫穷和民族对抗被孤立,除了仇恨别无选择。“这里就像陀氏创造的世界的回声,备受煎熬怒不可遏,轻信扭曲。”每跟随至一座城市,都看到民族集体记忆在燃烧。东西方的较量,共与资的战斗,天主教对抗东正教,奥匈遗产对抗奥斯曼遗产…煎熬与冲突千百年翻腾不息。南斯拉夫的灰暗、逝去和裹挟感挥之不去,罗马尼亚则混杂、恐惧和歇斯底里,保加利亚似乎还有些许自由,而希腊意味着古典幻想的戳破。80年代在世界媒体中默默无闻,作者敏锐察觉到“冲突不已的民族历史,死而不僵的冷战传统,使得巴尔干的天空如此阴郁,必得有一场暴风雨来冲刷阴霾。这场暴风雨可能左右世纪之末的世界大势,正如世纪初的那样。”
#假死特·嗖·搜#
两星半吧,这书也算是德不配位了,这个标题以为能清楚梳理历史,结果发现,差不多是个游记散文。
这是一本游记,并不是地缘问题研究大作,也不是严肃历史著作,翻开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到作者预设的东方主义和对共产主义的偏见。它确实体现了一个典型的西方干涉主义的观点:期待着西方的现代民主自由文明来“拯救”欧洲中的“东方”。任何接受书本中观点的想法都要思索再三。另外这本书的翻译非常非常奇怪,可能也是因为国内缺少巴尔干研究的专门著作,很多译名都没有采用常见的译法,比如讲到罗马尼亚的时候,把德古拉翻译成了德拉库拉,米哈依国王用的是英文名迈克尔,还多次出现前后译名不一致的情况,翻译质量也需要好好把关啊……
游记
低于预期,但仍然可以作为了解巴尔干地区的入门书籍。
这次终于读完了,略过了罗马尼亚的部分。看来作者是韦斯特的粉丝,基本是追随韦斯特的脚步游历的西巴尔干,并且多次引用她的观点。内容还可以,综合了历史、见闻、访谈等多种形式,展示出了巴尔干地缘政治的历史复杂性。但翻译很拉胯,非常不严谨,感觉译者完全不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只是单纯地做文字翻译。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