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教育的终结的封面

教育的终结

安东尼·克龙曼

出版时间

2018-11-13

ISBN

9787301298664

评分

★★★★★

标签

人文

用户评论
做为一名非教育工作者,从中看到了为何追求人生意义对每个人都是无比重要的事,以及如何追求的路径,当然,还有在追求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
收获很多。翻译有数处不足,近十处乍一看不知所云,虽然结合上下文能理解意思,但翻译得简直不像人话。
再版了。当时带给我的最大帮助反而是:让我对结构主义前后的思潮有了更整体性(其实也蛮粗略)的把握。orz再读竟然找不到特别冲击的点了…普普通通
以南北战争为界,德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对美国大学的影响以及现代研究型理念造成了专业化和知识的增殖,或者说学术的价值中立化——正如韦伯所忧虑的学者知识分子的精神虚无与危机——相应地,在大学教育中人生意义问题也变得不合时宜,大学师生们认为这已经成为私人的生活方式而不再是个问题了。专业化研究虽然也给人文科学有所增益,但终究使它们失去了在人生意义这种价值问题上的权威性。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治思想趁虚而入,作者归结为以结构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思潮。政治正确性文化作为平权运动的矫枉过正进一步压制了人文学科的尊严。多元文化主义、多样性理论和结构主义正是政治正确文化的三种观念。对此,大学还是应该重新找回世俗人文主义而不是复兴的宗教基要主义。翻译其实一般
笑死,那位朋友现在要用这本书写毕业论文了,越写越觉得这是一本披着教育学外衣的哲学书甚至是记述美国人生意义教育流变的哲学史书籍,虽然教育学的味道不浓但作者曾从事法哲学和道德哲学的研究所以论证和逻辑非常棒,等毕设弄完以后会把自己做的大纲发出来以飧书友
上学期和朋友一起拿着本书做的pre。私以为是一本能打通教育学原理任督二脉的书,以人道主义的关切姿态将原本虚浮的理论和“人的适切生存”勾连了起来,追问高等教育在探索生命意义领域的失范。读完以后恍然大悟“原来还能这样子谈教育”,受益颇多
给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一个初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