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的封面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

[德]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

出版时间

2018-12-31

ISBN

9787301300046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1809)是谢林生前最后一部正式发表的哲学著作,也是“前期谢林”和“后期谢林”的决定性的分界点。此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尽管谢林从未停止紧张缜密的思考和创作,但他再也没有公开发表任何作品,而是仅仅在大学课堂上讲授自己的哲学思想。

本书曾经长期遭到忽视和轻视:黑格尔认为它仅仅是个别的、孤立的玄思,叔本华指责它是陈腐的神学教义的翻版。直到海德格尔1936年专门开课以之为诠释对象,并且誉之为“谢林最伟大的功绩”以及“德国哲学乃至西方哲学最深刻的著作之一”,它才激发起人们的强烈兴趣,成为谢林众多著作中最受关注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试图为人的自由提出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奠基。通过“存在-存在者-存在的根据”的区分,谢林复兴了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以此改造他一直坚持的“大全一体”学说。在这个过程中,谢林的关注点逐渐从“人的自由”转移到“上帝的自由”,由此开启了通向他的后期哲学的大门。

本卷收录的另外两部作品,《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1810)和《谢林和埃申迈耶尔的通信》(1810),相当于谢林本人为《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亲自撰写的阐释和说明,因此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对于我们理解这部著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参考意义。

目录
中文版《谢林著作集》说明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代序)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1809)
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1810)
与埃申迈耶尔关于《论人类自由的本质》的通信(1810-181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儿时看译制片,总是不理解一个说汉语的法国人为什么说自己听不懂一个说汉语的美国人说的话。“自由”这个概念被汉字“自由”二字表达时,已经失去了其语义的背景。汉字背景中,自由和由自可以互换。但是西语里,没有“由自”的语词概念,谢林的自由概念论述比较清晰的描绘出了西语中对自由概念真正的理解。自由的价值是靠由自赋予的,即不离本心。
第一次读谢林著作,我已成谢林粉无疑。横溢才华、深邃洞见随处可见。我认为,谢林好谈上帝,且对上帝有深沉信仰,其哲学的论域与神学的论域有重叠交叉,因此也可把谢林的哲学当作神学来读。哲学与神学的边界在哪里,也值得思考。
第一次认识谢林,读了三分之一。
哭了,看不懂
区别于主词与谓词形式上的绝对同一,谢林天才地指出,同一律的实质意义在于:主词和谓词的内容是有所差别的,「当一个人说『物体是物体』的时候,他在命题的主词里思考的东西肯定不同于他在谓词里思考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主词里思考的是统一体,而在谓词里思考的却是一些包含在『物体』概念里面的个别属性,因此主词相当于先行者,而谓词相当于后继者」。当同一判断被做出时,与主词同一的谓词,其内容只能在主词之内,成为对主词的陈述,它必须先行地内在于主词为其可能性。换句话说,主词是谓词的根据或基础,谓词是各个个别的特性或归结(Folge)。因此,当系词将主词与谓词统一时,实际上意味着由主词往谓词的归结,也即是说,它是主词的自我展开、自我陈述和自我表达。可见,这种同一不是无中介的同一性或同义反复,而是生动的创造的统一。
一切誕生都是從晦暗向光明誕生,種子必須沉落進土地,並在黑暗中死去,以便更美的光明形態能以升起,並在陽光下發展。人是在母體內形成形態,從無理知東西的晦暗狀態(從感覺,從渴望,從認識的這一奇妙母親中)才成長出光輝的思想。 「晦暗性是受造物的必然的遺傳因素。」謝林對於「暗」的強調,是可以用來理解老子哲學的。「玄之又玄」,是一種「隱匿本體論」。老子哲學是「隱匿哲學」。我們只有本源地理解黑暗,才能更好地理解光明。
真理的最高成就恰恰在于,经历了极端的分离和分裂之后,仍然胜利回归。
一切真正的,亦即绝对的自由又是一种绝对的必然性。因为对于绝对自由做出的一个行为,不可能提出任何进一步的根据;它是这样的,因为它就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绝对的、就此而言必然的行为。通常说来,人们仅仅认为,有选择的地方才有自由,亦即首先有一个怀疑的状态,然后最终做出一个决断。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真正]知道自己欲求的是什么东西,那么他会无需选择就抓住这个东西;如果他还要做出选择,这就说明他不知道自己欲求的是什么东西,随之没有欲求。
读了同名论文和斯图加特手稿,同名论文特别好,开始发现谢林的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