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人文的互联网的封面

人文的互联网

徐贲

出版时间

2019-07-06

ISBN

9787301302392

评分

★★★★★

标签

互联网

目录
前言/001
导论 互联网时代的知愚识智/005
一 读写与知识/006
二 互联网时代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013
三 互联网时代的愚蠢与智慧/02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了第一部分。写作方式很受启发,学术功底深厚。第二部分似观点性更多些。书的主题很值得关注。
徐贲的失望之书。之前的作品都买了,都很喜欢。但这本实在是书斋作品了,离真实的互联网生态太远了,很多理想的臆想成分,前半部分似乎落笔较早,后半部分与政治挂钩,前后有结构断裂感,且主题与语句重复略多,逻辑有点混乱。
站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历史节点审视互联网文化,触及了一些问题:数码时代的读写能力与知识生成,互联网时代的真实、认知平等、知识政治与交往理性,但实在是浅尝辄止,像是书单荟萃和博客集锦,难道这不就是作者反对的粗浅化吗orz……
全书的开头部分和临近结尾的内容让人眼前一亮,其余剩下的好像是在借用数据、文摘以及实验来论证一些早已被人熟知的观点,读来枯燥。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阅读所引发的焦虑从来就有,只是因为数字化的形式而被人们刻意放大,徐贲教授的解析令人洞明信息时代下读写的实质。他关于后人类境遇下人伦观念的分析是全书出彩的地方。
感觉像是知识的二道贩子。满满的堆砌,尽是无聊。
客气一点,加一星给导论和前面两章吧。后面的陈词滥调和虚喊口号,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碎片 一般 可以开拓思维
我挺佩服这么能写的人,每个主题都能从古至今不停气地写上30多页。笔者分析思考问题的思路或切入角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可惜重分析、轻思想(可能是过于注重说理的技术、可能是过于保守谨慎),似乎不敢得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每一章读完之后都觉得朦胧混沌。现在的图书编辑也聪明,开篇50页和最后收尾的内容精彩,中间都絮絮叨。
「人必须自己决定如何使用互联网,决定实现怎样的智力目标。人必须为之确立相应的伦理原则。真实、自由、认知平等只是人类可能为自己设定的多种伦理原理中的几项,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几项。」
旨趣只有一個:互聯網如何“在世界之中”。 就是一種知識型的變化,信息爆炸帶來的是“判斷力”的問題,缺乏身體性的互聯網行為又挖空了判斷的旨趣,生存整體意義的被挖空,讓互聯網被認為已然被構造成一個烏托邦。但它的權力實踐模式是遮蔽,我們可以用“同温层”“證實性偏見”“信息茧房”“回聲房”這些概念進行修辭上的(泛導的)啓發,但更加實用主義的說法可能是一種作為工具理性的“方便”,遮蔽了我們尋求縱觀的能力,把信息本體化是讓其偏離“知識”(生存輪意義上的)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