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公益与私利的封面

公益与私利

刘玮

出版时间

2019-04-30

ISBN

9787301304280

评分

★★★★★
书籍介绍

公益与私利之间的张力是一切政治共同体必然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也是政治哲学家建构理论需要面对的议题。

《公益与私利: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研究》以“公与私”问题在古希腊政治哲学中的表现为切入点,展示了高尔吉亚式的修辞术以及柏拉图的立法学说,在解决公益与私利的张力上具有的价值和存在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重点讨论亚里士多德如何在继承与批判这两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赋予修辞术合法的地位,又通过一套关于幸福与德性的伦理学和基于伦理学的政治学,以一种动态的方式解决这个张力。这样亚里士多德就避免了修辞和法律的内在局限,并在修辞与立法之间建立了动态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应对公益与私利之间随时可能出现的张力。对于古希腊哲学研究者与爱好者而言,本书具有参考价值。

刘玮,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2010),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西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史,出版《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性》(2012),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2017),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中国学术》,Antiquorum Philosophia,Sophia,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Labyrinth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致谢
导言
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背景
第一章高尔吉亚与修辞的神圣力量
第二章高尔吉亚的精神子嗣:伯里克利与阿尔西比亚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错别字含量有点高....
准确的说,本书研究的是如何通过修辞、立法使城邦公民对公益与私利的追求统一。
刘玮老师对修辞学与政治学在亚里士多德作品中的互动的关注与梳理,深化了过去老生长谈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是对智者派的反动的论断。精华都在第二部分,前半部分看着像之后加的,仍然让人生疑:为什么雅典政治领袖的精神导师高尔吉亚,而不是文献有明确记载的普罗塔格拉,乃至云中的苏格拉底?把修昔底德的记载坐得这么实,是否恰当?或许文献缺乏是一大问题。其次,《理想国》中的城邦-灵魂类比最终倒向灵魂一端这一论断,Ferrari等学者在晚近的研究中也给出了,如何调和这一说法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卷二的批评?如果亚里士多德对修辞与立法的调和背后包含了他的道德心理学,那么柏拉图的是什么?当然,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刘老师关心的重点;悖谬的是,如果说不同对话呈现了柏拉图对不同灵魂样态或等级的分析,或许就会被批为某派。
像余纪元讲稿的风格,平实周正,如开篇所言,“献给我所有的学生”再合适不过;《修辞学》中“意向性情感理论”解决亚里士多德道德心理学问题(虽然好像是引进成果),对幸福“包容论”与“排他论”之争应对以“潜能现实”方法来解决(但好像只局限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解释)都很棒;以及夹带点私心地吹捧下,(也许本人孤陋寡闻)国内学者少有注意到“闲暇”的第二层含义,但作者却提及了,相对于政治,诗与沉思的闲暇(气质不是提升一星半点儿)。
平正通达
不错的导读,平实简明,但前半部分比较读起来很奇怪……
(1)作者的研究思路非常有趣。他将“德性”解释为某种能够将公益与私利统一起来的东西,并试图将亚里士多德呈现为“政治修辞-立法-公道与哲人王的补充-政治修辞”的动态体系。 (2)关于高尔吉亚、伯里克利和阿尔西比亚德的讨论可供参考。尤其是高尔吉亚的《海伦颂》,很有必要读一读。 (3)作者认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相比,将人理解为“单向度的”,并且使用了过多的“强制”;而贯彻这一原则的《理想国》的失败意味着柏拉图处理公益-私利问题的方案的失败。然而,《理想国》在多大程度上是一部严肃的政治哲学著作似乎是存疑的;它或许只是对“理想型”的阐释(explication)。我认为,《法律篇》才在真正认真地考虑政治问题。而《法律篇》中的精细安排,以及对“法律序曲”的讨论,似乎并不比亚里士多德的处理逊色。
此书把古代哲学完全搞错了,以今度古之作
国内一流的亚里士多德研究,特别是将其伦理学或实践哲学问题置于更大的政治-修辞学传统的语境中。不过对于亚氏的伦理学方法论的讨论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作者预设的“endoxic method”是否是亚氏伦理学的唯一方法(the method),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质疑。
关于德性的论证感觉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