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的封面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

徐贲

出版时间

2021-01-31

ISBN

9787301316405

评分

★★★★★
书籍介绍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一种怀疑和论证、辨析和评估、探索和综合的能力,也是这一能力的实践行为。这样的“批判”既是认知的,也是伦理的,既是审慎的知识验证,也是实践理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尽量辨别真相,然后做出对错、是非或正邪的判断,从而增强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参与力量。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是不轻信和不自欺。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讨论的是自欺与欺人的可能关系。第二部分讨论的人的情感、情绪、欲望如何影响真实思考和正确判断,主要体现为“认知偏误”和“捷径思维”。第三部分讨论人的思考方式如何应对逆境现实和受其何种影响,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乐观幻觉、偏见、歧视、歪理、假话、贪腐、伪善、不实宣传、集体沉默、装聋作哑、心知肚明地附和谎言和说假话。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 (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2011)、《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2005)、《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08)、《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2009)、《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2010)、《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2012)、《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2014)、《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2014)、《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

(展开全部)

目录
前言 轻信与自欺:批判性思维的陷阱 / 001
第一部分 认知与自欺和欺人
第一章 无处不在的自我欺骗 / 013
第二章 认知失调是怎样一种自我欺骗 / 039
第三章 认知迷误与道德过失 / 05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说理性更强,就是在讲为什么批判性思维不仅要考虑认知问题,就是客观上分辨对错,还要研究心理原因,因为有人不愿意承认何为对错,这就是高考语文的方向嘛。但是实际操练性差了一点,第七章才说到如何锻炼这样的思维,好书。 但是里面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讲空气雾霾的,我觉得立场也不客观,经常就是主观的,雾霾严重也是主观的,无法驳斥官员说达到健康标准没有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一结论,所以后面的举例都不合理。很多例子都为了启智。 有些内容前后重复。 既要理智又要有适度乐观的心
重要,但不是学术书,真有点像散文集……随便翻几篇看看
犬儒,自欺与伪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认知问题,也是伦理问题。一直比较喜欢徐贲说理的方式。
略水,买实体算是上当了
老师写的不错,我喜欢这种叙述风格。
虽名为批判性思维,但感觉此书在主题上偏伦理学,而在内容上则偏形而上式的理论分析。非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结成的集子。将一些概念翻来覆去地解释,只能算是一些思考,但很难说有多少新见解。 而且作者眼中的批判性思维与我认识的相去甚远,我认为批判性思维应当是具有一种能够认识到各种理论的适用场景、不足之处的眼光,是独立地看到截然对立的两方各自的可取之处和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加入一方声讨另一方。 8.3更新 作者那股知识分子自命不凡的劲儿让我感觉不是很好,书中很多价值取向的意义并非在讨论中得出而是在讨论的一开始就已给定。我无意于批评作者的立场,毕竟每个人眼中的大海不一样。但从他选取的用于解释自己观点的材料,我想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他会存在一些他以为不言自明但实际上需要去论证的空白。 买实体书浪费了
连读徐贲的3本书,这本印象最深刻,虽然后半部分的价值体系略显陈旧,但是前半部分对自欺和欺人做了精妙的区分。
感觉整个框架搭的有些散、说理性不够强
不自欺不欺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打着批判性思维的旗号、通过罗列群体心理现象来鼓吹康德理性主义的宗教布道书。观点全是论断,根本没有批判,信就对了。当然了,啥玩意儿只要上升到宗教层面也就不讲啥理性了。举个例子:举报老师在zhuanzhi国家是维护统治的帮凶,而在minzhu国家就是维护正义的必要手段。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