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影响的封面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董晓

出版时间

2021-01-31

ISBN

9787301319727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俄罗斯戏剧教育家、文艺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的戏剧观念不仅奠定了20世纪中国话剧现实主义表演的基础,同时对于话剧学习戏曲的表演体系、创造有中国自身特色的表演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对其表演理论的解读至今仍在中国文艺界被不断提及。本书论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价值和在世界戏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描述20世纪各时间段我国戏剧界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念接受的变化过程,包括对该体系的推崇与批判中所包含的误读、误解,重新审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真正价值。

董晓,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巴赫金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及中俄文学关系的研究和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工作,出版了《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苏联文学发展历程论》《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本质论》等学术专著,编著《世界文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研究》等,并有译著《一切都在流动》《茨维塔耶娃文集》等,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文章数十篇。

目录
"导 言… ………………………………………………………… 1
第一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质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与俄国现实主义
传统的联系… …………………………………………19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真实观… ……………3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较多namely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并非自然主义,亦非表现主义,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叫做“现实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自然主义是对生活快照式的还原,表现主义又叫形式主义,详情请见梅耶荷德。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风格,更像是二者的糅合:如同把现实加工了一下,让人不觉得这与现实有什么不同,却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收获。| 没有《演员自我修养》的概述,也没有任何技术性的介绍。别错买。|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梅耶荷德的“有机化的肢体”——这些不都是把舞台上的人当做工具来达成实现艺术效果的目的吗?
这样的体量是无法对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第二章和第四章谈得都比较笼统,第三章最见功力,但我不同意对布莱希特的某些看法,而且就整本书来说,感觉有拔高斯坦尼之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些戏剧研究者不约而同为80年代斯坦尼体系在中国的遇冷而叫屈
科格兰曾指出演员成为表演材料化作角色的一部分功能,但那只是与精神、感情分割开来的肉体而已。斯坦尼在科格兰所说的表演材料(肉体)中灌注进精神和感情去。但是真实而不是悬挂的精神和感情,对演员来说只有一副,无可外借,因而很自然地导致了“从自我出发”的结论。斯坦尼深信人的“有机天性” 是共通的,普遍人性的种子是人人齐备的,演员身上当然也不例外。他身上总有着几乎是一般人所有的优缺点的种子和萌芽。演员的艺术和内部技术的目的,应当在于以自然的方式在自己心里找到本来就具有的作为人的优点和缺点的种子,以后就为所扮演的某一个角色培植和发展这些种子。 因此,在舞台上所描绘的形象的灵魂是由演员用他自己的活的心灵的各种元素,他自己的情绪回忆等等配合和组织而成的。一个人所拥有的心灵元素、情调、情绪和情感够我们用一辈子。
甚是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