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的封面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鲁西奇

出版时间

2021-04-30

ISBN

9787301320730

评分

★★★★★
书籍介绍

王朝国家乡村政权的“合法性”在原则上来自国家对土地与民众的占有和控制,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萧公权先生说:“在中国的集权独裁主义的帝制体系中,统治者对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都可以行使无限的权力,并决心行使这种权力。”虽然事实上无法做到,但将国家权力施展于帝国统治的全部土地和所有臣民,一直是历代王朝奉行不移的统治理念与政治目标。为此,历代王朝均程度不同地致力于乡里制度的实行,亦即“乡村政权”的建设。

因此,开展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非常重要的学术目标就可以表达为:一方面,站在国家政权的立场上,看中国王朝国家如何将其统治理念落实到乡村区域,实行怎样的制度,将广大的乡村地区和众多分散的乡村民众纳入王朝国家的统治体系中,并进而分析所谓“乡村政权”在中国王朝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加深对王朝国家政治体制与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站在乡村民众的立场上,看乡村民众怎样被纳入王朝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系统内,他们具有怎样的“身份”,承担哪些赋役及其他责任,并如何看待、处理或利用与国家体制间的关系。

鲁西奇

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著有《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目录
目 录
绪 论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研究理路
一、王朝国家控制乡村的基本方式
二、所谓“乡里制度”
三、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的理路与我们关注的问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对于王朝国家而言,如何将乡村民众与地域纳入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体系,从而控制民众的人身与物质财富,建立并维护统治秩序,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历代王朝出于统治需要,建立起了不同形式的乡里制度,将乡村民户编排到乡、里、邻等不同层级的地域单元,征发赋役,维持乡村治安和社会秩序。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其基本结构并未改变,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其编排原则通常是以户口为起点,随着人口迁徙与田亩地土的变动,逐渐向村落和田亩演变,不再以户口,而是以居住地或田亩作为赋役征发的依据。乡里制度下的乡官、职役等虽非正式官员,但都是国家权力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使国家所赋予的权力,引导乡村自治的地方精英也被吸纳到这一系统中。因此,乡里制度的实施与运行,实质上是王朝国家政治控制权力在县级以下的延伸,由此反驳了“皇权不下县”的说法
涉及各个断代,难免有值得推敲之处,但在诸多研究基础上仍能写出新意颇为不易!
本书兼顾国家制度与乡村实态两个层面,是全面系统,纵贯数千年历史进程研究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力作。
从先秦到清,与中国古代每个断代学者抵近对话。可以说,是当今中国史学界第一人。
看了唐中後期到元的部分。不細,唐中後期的變化確實提了幾個有啟發的點,但對某些材料的解讀可能有誤;宋的部分略過去不好評價;遼金部分非常粗,重點在之後的“寨”(結論也牽強)。雖不至於掛一漏萬,但許多問題已經在他列出的材料中了卻避而不談,比如“堡”、“在城/在鄉”,包括像“警巡院右廂”這類根本沒提。說白了也不指望一本書能解釋所有現象,純粹了花了大價錢又等了老半天的書完全不解決我任何問題開始氣急敗壞罷了。
文中对简牍的解释,往往私意穿凿,错得离谱! PS.现今历史学界,大概只有搞历史地理的和搞文献的,才会从先秦研究到明清。博则博矣,但对历史和历史研究的领悟、所做研究的境界,未免差强人意。
细读了宋至明部分。
经典作品。
这本书如果作为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给多少分?
前贤论著多矣,何必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