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茶馆的封面

茶馆

王笛

出版时间

2021-08-31

ISBN

9787301321393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以1900年至1950年成都的茶馆为研究对象,力图以此为窗口,探求20世纪上半叶成都人的生活实态。作者采用微观历史的研究方法,从茶馆的休闲、社交、娱乐、经营、群体、组织、秩序等多个角度,切入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使读者得以真切感知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成都城市历史的脉动。全书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极佳地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社会史、城市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也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目录
新版序............ ................................................... ............................ 001
中文版序.................... ........................................................... 011
英文版序.................... .......................................................... 033
引 子——早茶........................ .................... ...................... 001
第1 章 导 言——城市、茶馆与日常文化................ 01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成都茶馆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多和复杂。四分之一的人都在茶馆里度日,从早到晚,这种执着的心态就很值得研究了。在这本书里,最敬佩的不是茶馆“精英”袍哥们,而是那些端茶送审却身怀绝技的茶博士,他们可是一个个隐藏在茶馆江湖里的高情商心理学专家。
《茶馆》从431到490到这本585页,可以跟英文版对照着看这个版本了。
【2022年第5本书】其实这本书从去年就开始看,昨天整理平板上的书发现还没看完……资料收集十分全面,对成都地方文化的叙述动容奇妙,茶馆自身的发展、三教九流通过茶馆如何与地方社会乃至国家文化发生联系,女茶悺的进入等等,任意一块拉出来都很精彩,在茶馆这个包容且庞大的舞台上,政治变革,文化变迁都可以让成都各个阶层的民众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只不过谁也逃不过现代化,无论茶馆还是成都,都也在现代化齿轮中转了一圈,现在我们看到每个城市的相似也是使得地方文化差距不断缩小,不过好爱成都呀,热情的人,悠闲的生活,这两天卷的我只想去大草原,其实想想回到那个时候就很幸福,越是这样大体同质化程度高的时候,我就越要坚定自己。
“有些书现在不读一辈子也不会读了”系列……谢谢Miss X和G sir的督促和鼓励,也开心我们都喜欢第十章开头闻一多的诗,喜欢贯穿始末尤其在最后“寻梦”里有力一击的“弱者的声音”。喜欢书里充满细节的生动的叙事,佩服王笛老师为微观史正名的真诚与勇气。给自己:记得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看到“边缘”。
草草翻完,想到“匠气”一词。我对朋友说,此书作者以茶馆为观察点,来感受现代化,这是否是一句废话?因为你在许多其他对象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代化,茶馆的独特性如何体现?成都的茶馆自然是可以的,但其他呢?是否我只要找到类似的点,采取类似的研究方法就可以量产了呢?这不免让我反思自己的讲学以及学习视角:结构主义之下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展现全部在其身上的体现,那当你了解了整体了呢?看这些局部岂不是在不断证明自己的所学所知?要警惕。
是资料丰富的田野调查笔记,也是语言平实的中国微观史学术著作,更是有温度的人类生存群像。以成都茶馆为视角,切口很小却独具匠心。感性如我,尤其喜欢尾声“寻梦”,作为与国家若即若离的市民社会和地方文化独特性代表的茶馆,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下也是承载着每一个人普通人柴米油盐的谋生手段或是躲避五十年战火纷飞的不败乌托邦。 不需要著作等身,做一个研究做到这个份上就够了,大家不愧是大家。
王笛的文字很舒服,读完的时候有一种久违的感动,这是我读学术作品很少有的感受
让我对地方文化有了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