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封面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陈晓明

出版时间

2022-03-31

ISBN

978730132903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中国现代的文化转型或许本来也可以像西方现代的文化展开一样,有一个浪漫主义文化运动伴随始终,但在中国,转型中的现代文化一直受社会现实的紧急需要支配,社会现实并未给它以少许喘息的余地,结果是,这样一项本来是浪漫主义的文化运动,却变成了一项大张旗鼓的现实主义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把现实主义的理论批评作为一条主线,揭示出它建构与运动、激进与转折、变异与多元的整个过程,来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走过的艰难道路。 因为现实主义之故,中国的文学批评严格地限制自身,只能在现实主义给定的界线里舞蹈;也因为现实主义之故,中国文学批评被深深印上自己的历史印记。 所有现实的渴求、重负、挣脱,都与此有关,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仿佛是为现实承担和赎罪。 如此之文学批评史,就不只是政治的肯定与否定可以简单论定的,它激烈而悲怆,粗陋且复杂,直接却多变。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十多年,2003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理论等。出版有《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众妙之门》等著作,发表论文评论300多篇。曾获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将”年度评论家将项,2007年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等奖项。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

目录
目录
绪论曲折与激变的道路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变异
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确立
一现代批评传统的继承与改变:冯雪峰、茅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全书有些大而化之,存在不少概念偷换、逻辑不明等问题,对基本的核心概念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竟然拿来就用,缺乏一个追本溯源的过程,实在不该。怎么说呢?就好像如今的CPU早都四核八线程了,而本书还停留在双核时代……
梳理出一条线索
大失所望。
总评三星半,一部合格的结项成果。 优点:1.覆盖面较广:时间上,上限拉伸至延安文艺座谈会,下限到21世纪初;空间上,包括港台及海外汉学部分学人。2.虽然是集体编著形式,但部分章节可见真性情,如论钱谷融、姚文元等。3.史料性强,引证较扎实。4.总体而言持论公允,平和中正。 问题:1.范式老旧,现实主义及其变迁作为主线,有点大而化之。2.涉及80年代以来批评时,有报菜名和夸夸群之嫌。3.对所谓“纯文学”之外的文学现象缺乏关注。 综上,作为资料参考书目及初步了解当代文学批评之用尚可,但不能寄希望于其有多少洞见。
好乱,,,,
其实是很好的选题,也很有总结和梳理的意义,但主要还是章节撰写水准不一,也包括有些内容存在无法言说的微妙,使得本书实际效果感觉不尽人意,但还是有很大的启发性,感兴趣的还是值得一看
有许多校对的疏漏和错误,但序言写得还是挺有启发性的,文献梳理也比较扎实,作为导引类教材足够了
重点看第九章,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