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街头文化的封面

街头文化

王笛

出版时间

2023-05-31

ISBN

978730133573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 ,以“叙事”的方式考察公共空间 、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将“街头文化”作为中心,展示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城市的外观 、民间艺人的表演到民众谋生的方法以及对街头的争夺等。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街头有着紧密联系,他们创造并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当改良者试图对街头的使用进行控制时,便引起了下层民众为其生存空间的斗争。随后在革命运动中,民众又以街头作为政治反抗的舞台。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中,民众和精英为共同利益而合作,组织自卫活动捍卫他们的生存,同时也是维护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与以往研究的角度不同,本书力图把人们的注目焦点从精英转向民众,从沿海转向内地。

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 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学术著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英文)、《茶馆》(两卷本,中英文)、《袍哥》(中英文)、《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等,非虚构历史读物有《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历史的微声》《碌碌有为》等。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历史学会(UHA)×佳著作奖,并获首届“吕梁文学奖”、单向街图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佳著作奖、《亚洲周刊》全球华人十大好书等图书奖。

目录
二十年后话街头
——《街头文化》中文版第三版前言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第一章 导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民众失去一个旧世界,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
作为国内微观史研究的代表学者,王笛老师的这本《街头文化》英文版出版于20年前,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可惜中文版于10年前出版后久未重版,绝版多年,如今终于再版! “我们对中国的上层远比对下层了解的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我们对这个变迁怎样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却知之甚少。 所谓“街头文化”,便是与帝王史观、宏大叙事相对的民间文化。在当时的成都,街头兼具着交通、商业、居住和生产等几乎所有社会功能。书的前半部分以呈现民间传统的生活方式、街头百态为主,后半部分则写的是这一历史时期,民间与改良者、精英阶层的冲突和博弈。
作者新书遇阻,即使能出版也没有任何期待,作者对公共领域的研究本来就是靠题材占得先机,研究几乎谈不上,写作也很啰嗦。
博士论文有时确实对往后的研究影响深远,王老师的研究就是一个例子。王笛老师说在20世纪的华人历史学家中,最佩服的是陈寅恪,因为他并没有放弃自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期待王笛老师研究至1999年的澳门秘密社会著作出版~
本书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为研究地点,分析下层民众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变迁以及背后折射的下层民众与地方精英的关系、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国家正统文化的关系,通过“谁掌控街头”这一事实,考量不同阶层改革革命在“街头”这一“戏剧舞台”间的张力。有时民众与精英合作对抗国家,有时精英与国家合作驯化启蒙民众,合作、冲突、对抗等在街头这一生存发展空间上亮相。我们能从底层民众的逻辑反思,我们曾习惯从宏观视角透镜看得现代化等问题,在实际上却导致古老成都建筑及民俗生活方式代表的地方文化消逝,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陨落。这些足以证明,民众永远是社会变革的牺牲者,所谓“文明的”共和制度对当时的大众而言是个讽刺,那些打着“改良”“革命”旗号的举措也不过是强加于大多数下层民众的。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却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
细读前言、自序、第一章导论、第四章改造、第七章政治和第八章结论,颇有收获。
从成都出发,着眼于平民的街头生活,重新书写了从晚清到改良运动再到政治革命的历程。警察的出现和市政府的成立终结了成都街头的自为状态。照片、竹枝词和画报等材料的运用为全书增色不少。可惜分析力度不够,太过流于表面。还有一点译者也注意到了,就是作者对于何为精英并没做出详细说明,其范畴似乎可以随着不同语境而不断调整。
20230920 看过了,图书馆借的书。 很好,切入的视角有特点,材料搜集很翔实。 不错,这才是做学问的样子。